宗旨:
    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
    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亲身实践共产主义!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在线 | 搜索 | 用户 | 排行 | 帮助 

共产先锋报

陈先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


作者:陈先达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不能搞多元化?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思想一元化可能吗?如何科学有效地确立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这些都是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 

                                       一

    我们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不能搞多元化。在这个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事关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方向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强调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国际和国内会有些人持反对态度,无非发出什么文化专制主义、压制思想自由之类的诘难。对此,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指导思想不是一元化而是多元化的吗?当然不是。任何社会制度下处于指导地位的从来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是由社会制度的本质决定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者往往用法律甚至暴力来维护这种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地位。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对进步思想家的破害,中国明代李贽的悲惨遭遇都是证明。资本主义似乎不同,它主张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但实际上它利用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及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教育、舆论和传媒来宣传、灌输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在貌似“自由”的外表下达到把思想控制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任何鼓吹革命,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想理论,即使可以写成文章和著作,但决不容许成为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无论它以什么样的思想形态出现,处于指导地位的始终是有利于巩固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理论。资本主义比前资本主义社会更高明。就思想控制而言,软实力比硬实力、金钱比暴力更有效。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理论家们对所谓文化专制主义很敏感,很反感,而对种种自由掩盖下的不自由反而乐于接受,对拴在钱袋上的自以为自由的“自由”津津乐道,以为资本主义社会是指导思想多元化的“自由世界”。这如果不是有意的欺骗,就是一种理论幻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了抵制西化和分化,为了引导社会思想理论朝着正确方向前进。我们并不在乎反对者的诘难。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利益和选择,是社会主义的前途。这就是强调指导一元化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合情、合理、合乎规律,顺乎民心之处。 

                                      二

    在指导思想问题上的确有一些需要认真研究的理论问题。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一元化可行吗?必须吗?对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繁荣文化来说,是应该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还是提倡多元化?是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还是应该搞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或者别的什么主义?对于并不是刻意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而是由于思想模糊,理论辨别不清而持怀疑态度的人,的确应该在道理上说清楚。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经济成分多样化的条件下,在体制转轨的条件下,意识形态中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是“必须”坚持,而不是可有可无,可坚持可不坚持的。这个“必须”,不同于宗教中对教义遵守的那种必须,也不是康德道德论中那种绝对命令式的必须。对我们党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就会失败。这是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也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前些年发生“颜色革命”国家的际遇从反面证明了的真理。因此,我们说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一元化指导中的“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真理性为依据,以国际与国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基础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在社会主义中国,坚持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人民利益。 

    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基础上,能够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上层建筑中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呢?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多种所有制同时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完全必要,完全可能。毫无疑问,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存在,肯定会出现多种思想和价值观。我们承认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思想的多样性,对此,任何生活在当下社会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可是思想多样性和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一个是现实社会中思想的存在状态,它是多样的;另一个是在社会中究竟哪种思想应该处于指导地位,成为这个社会的“普照之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社会主义中国,处于指导地位的当然是应该与这种社会性质相符合,能够支撑、引导和代表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思想理论。不言而喻,这个处于指导地位的思想理论,除了马克思主义还能是哪一种思想呢? 

    认为既然搞市场经济就应该把市场平等竞争原则贯彻到一切领域,在政治上搞多党制的自由竞选,轮流执政——这叫政治市场;在思想理论领域,搞自由竞争,哪种思想信仰的人多,哪种就应该处于指导地位——这叫思想市场。认为市场经济原则应该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遍原则,这在理论上是完全荒谬的。邓小平说过,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不是经济基础,而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经济运行的方式。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指导思想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以资本主义财产私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和以资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而不是市场。以资本主义市场中劳动力买卖的自由、等价交换的平等、财产私有为基本内容的人权,是由资本主义社会性质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特性,而不是所谓市场经济的本性;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使市场运行中的私有产权、自由、平等的交换成为可能,并受资本主义政治和法律保证。在资本主义市场之外,在其他社会关系和政治领域,并不存在普遍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它是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制约的。在当代中国,是社会主义决定市场经济的性质,而不是市场决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市场社会主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一元化,完全是可行的,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一致的。 
    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是不是会妨碍各种非公制经济的发展?或者说,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应该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呢?这种非此即彼的看法,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实际上在当代中国,实行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多种经济成分合理布局和共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和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于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仿佛是多个发动机,有力地推动中国社会前进,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则像是方向盘。发动机可以是“多”,它有利于中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但方向盘只能是“一”。正如一部卡车、一艘轮船或一架飞机,动力越大,速度越快,可方向盘多了,就危险,就无法前进。 

    当然,由于所有制格局的改变和市场经济运行中人与人之间以货币为中介关系,会导致一些负面的东西,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一些陈腐东西沉滓泛起。这说明更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而不是相反。 

    事物是相反相成的,辩证法的规律是永恒规律。思想越是多样,越要加强指导思想的一元化;经济活动中的自由度越大,思想理论领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就越重要。庄子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如果在当代中国,各种不同的思想都以解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为目的,企图在意识形态中争指导地位,把思想多样化变为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那对社会主义来说是危险的,就会如同庄子说的“扰则忧,忧而不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元化指导地位,而是推行意识形态自由化方针,中国会怎样?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前车之鉴。 

                                      三

    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就要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我们既要反对以僵化的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又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西方价值观作为评价中国现实的尺度。坚持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当代中国,就是要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即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两者是一致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同于个别结论,它不是针对一时一事而发表的具有时效性的判断,而是对具有普遍性规律的科学总结。区分基本原理和个别判断,区分教条式理解和错误附加,关键在于要从普遍规律和规律运用条件变化的高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而是“化”。这个“化”字非常好、非常形象。“化”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是动词,意味着改变中国,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是名词,意味着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果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互不相关的两种思想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始终包括作为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贡献。如果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剔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反之,如果不重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不重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在中国,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既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又是极具艰巨性的理论建设任务。因此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必须进行理论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倡导“和而不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凝聚力。 

    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一元化,就要反对各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错误思潮,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功能。但对于各种不同的学派,文学艺术上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的学术观点,我们党一贯提倡“双百”方针。这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方针。马克思说过,我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我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思想理论领域当然也是这样。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婴说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这是千真万确的。一种声音构不成美妙的音乐,一种颜色构不成美丽的图案,单一的味道做不成美食,孤立的事物无法考究。这就是“和而不同”的好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提倡“双百”方针,倡导“和而不同”是辩证统一的。结合得越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就越巩固,学术越发展,思想越活跃,思想理论领域就越会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繁荣景象。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还要善于以理服人。不仅学术要有水平,理论要有深度,而且表达方式要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晦涩难懂,洋腔洋调,群众不喜欢,不接受,照样发挥不了作用。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强迫别人接受一种理论,最多只是口服心不服。只有理才能说服人,理只有说得透,入心入脑,才能被人接受。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的一种重要途径。大众化包含通俗化。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三大批判不容易懂,但康德并不引以为傲,而是引以为憾。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过:“缺乏通俗性是人们对我的著作所提出的一个公正的指摘,因为事实上任何哲学著作都必须是能够通俗化的,否则可能在貌似深奥的烟幕下,掩盖着连篇废话。”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文章和著作,内容应该是现实的,理论应该是深刻的,但表达应该是通俗的。这是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的要求。 

    (《环球视野》摘自2009年3月31日《光明日报》)


访问次数:1506
 

[进入论坛]       [留言本]       [本站介绍]       [管理员登录]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管理]友情连接:

毛泽东博览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强国社区     发展论坛     求实理论网     中共中央宣部党建网     中国文明网     毛泽东思想网     中共中央党校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斯大林主义基本理论     七一社区网     学习共产主义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     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