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1欺骗与背叛 8 《马克思主义概论》系列讲座之七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1091
 帖子主题:《马克思主义概论》系列讲座之七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高守研



等级:01同志
经验:143
帖子:58
注册:2013/8/24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马克思主义概论》系列讲座之七
第七讲 什么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概念在“以苏解马”中被彻底歪曲和篡改了,现在必须彻底纠正过来,否则就谈不上拨乱反正,恢复马克思主义本来的革命面貌。
1,什么是公有制
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理论是指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不是由社会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正如恩格斯所说:“凡是个人占有还存在的地方,公共占有就成为不可能。” 
在社会主义阶段,这种占有必须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必须“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 “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痛斥了杜林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所有制”观念好像“是指工人团体的团体所有制”的观点,他说:“这又是杜林先生所惯用的许多偷梁换柱的‘卑鄙手法’之一。……无论如何有一点看来是清楚的:某一个经济公社对自己的劳动资料的公共的权利,至少对任何其它经济公社,以至于对社会和国家来说,是排他性的所有权。”  
  可见,斯大林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观点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更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篡改,是同杜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偷梁换柱”,是斯大林修正主义的重要表现之一,这种谬论早已被恩格斯所批驳。
  当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完全否定集体所有制的意义,而是把它视为个体经济向国家所有制过渡的一种暂时的形式。恩格斯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说:“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它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社会领导机构有必要的影响,以便逐渐把农民合作社转变为更高级的形式,使整个合作社及其社员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跟整个社会其他部门的权力和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   又说:“只要向私有制一发起猛烈进攻,无产阶级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整个交换都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国家手里。上述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无产阶级的劳动将使国家的生产力大大增长,随着这种增长,这些措施实现的可能性和由此而来的集中化程度也将相应地增长。最后,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国家手里的时候,私有制将自行灭亡,金钱将变成无用之物,生产将大大增加,人将大大改变,以致连旧社会最后的各种交往形式也能够消失”  
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概念又是对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概括。所以,仅仅实现国家所有制还不是“公有制”,它只是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才是名符其实的“公有制”。
正如恩格斯所说:“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  
  如何解决上述冲突呢?恩格斯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这就是上述冲突的解决。
  可见,辨别所有制的性质不仅要看它的“形式”,更要看它的生产方式。这一思想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主义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一文中讲的十分清楚。他说:
  “给资产阶级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要想把所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关系、一种特殊的范畴、一种抽象的和永恒的观念来下定义,这只能是形而上学或法学的幻想。” 
  这就是说,所有制概念包括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全部内容,是对这一内容的概括,它包括了生产、交换、分配全过程的内容和关系,这些内容和关系讲清楚了,所有制的性质就不言自明了。离开这些内容和关系来谈所有制的性质,是薄鲁东主义的观点,是形而上学或法学的幻想。斯大林和苏联理论界正是陷入了这种幻想之中。他们不懂得,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只剥夺地主资本家的私有财产,不变革生产方式,不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样的公有制不是真正的公有制,这种“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  不过是表面的、暂时的现象,其实质是由共产党来执行资本家的职能,充当总资本家。最终只能形成变相私有制,只能把共产党变成资产阶级的党,只能把“社会公仆”培植成新资产阶级、特权阶级、变相剥削者,只能继续走资本主义老路。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公有制问题上的观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所铸成的变相私有制恶果,从反面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2,什么是计划经济
    列宁在《论统一的计划经济》一文中明确地把《俄罗斯联邦电气化计划》称为“统一的计划经济” 。实际上这种计划仅仅是一个部门的行业计划,并且是在实行商品生产、货币交换的情况下,用“价值”插手其间的计划,因此,它同资本主义社会中各别企业 内部生产有计划,整个社会生产无计划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把这种计划称为“计划经济”,那么资本主义生产也属于计划经济了。
  斯大林是怎样认识计划经济的呢?他说:“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上……这将是这样一种社会,在那里,生产将由社会的需要来调节,而计算社会的需要,对于计划机关将具有头等重要 的意义。” 
  这种观点无非是说,社会主义阶段上的计划经济还不是由社会需要来调节,计算社会需要对社会主义计划机关还不是头等重要的。试问,这样的计划经济能克服生产的盲目性,消除生产力的浪费,实现供求平衡,推动生产力以它应有的速度发展吗?根本不能。实践证明,斯大林搞的这种所谓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际上是幻想对商品生产实行计划管理,即搞所谓“有计划的商品生产”。它彻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生产属于盲目性的生产,它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存在必然联系的科学论断。事实证明,这种“计划经济”只能是闭门造车,搞“长官 意志”、“瞎指挥”。它不仅不能消除商品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实现社会生产与需求的平衡,甚至常常违背和破坏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造成比资本主义更严重的供求矛盾和生产力浪费。所以 它的失败绝不是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失败,而是背离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必然结果,是地地道道的修正主义观点,是用实践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生产同生产的盲目性,即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存在必然联系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要实现商品生产的有计划性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计划经济”呢?
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科学剖析,为人类找到的旨在消除商品生产、货币交换所必然产生的一切社会弊病的生产方法和生产手段,是指共产主义生产方式 ,是对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概括,而不是对商品生产实行计划管理。
所谓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就是在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 ,以保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它必须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个别企业内部生产有计划,整个社会生产无计划”的矛盾,实现全社会生产的总计划同所有企业内部生产计划的高度统一。“它必须按着生产资料来按排生产计划,这里特别是劳动力也要考虑在内。各种消费品的效用(它们被相互衡量并和制造它们所需要的劳动量相比较)最后决定这一计划。人们可以非常简单地处理这一切,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 
十分明显,这种计划经济必然要有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这种公有制只能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因此,在这个阶段上,必须用“劳动卷”取代货币,用劳动时间计算劳动的量。否则,就没有一个科学的衡量劳动量的尺度,就谈不上“按劳分配”。
当然,共产主义生产方式不仅仅包括上述内容,还要包括消灭“三大差别”,消灭旧式分工,改变旧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有计划地把社会产品及时送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等等。
毫无疑问,只有这样的计划经济才符合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才能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才能消除一切不应有的浪费,才能使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现出来,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它应有的速度成倍增长、无限增长。(待续)
-------------------------------------------
一个胸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小人物。抚顺机电职业技术学校退休干部。草根网博主,对马克思主义有独到的研究和理解。为彻底揭开“列宁主义”的斯大林主义、修正主义、假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实质而战,为恢复马克思主义真理本来的革命面貌而战,为彻底澄清理论是非而战,为早日建成早该建成的共产主义社会奋斗不息。
2015/11/27 16:44:21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马克思主义概论》系列讲座之七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248.0 毫秒 页面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