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1欺骗与背叛 8 《马克思主义概论》系列讲座之三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1159
 帖子主题:《马克思主义概论》系列讲座之三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高守研



等级:01同志
经验:143
帖子:58
注册:2013/8/24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马克思主义概论》系列讲座之三
第四节 什么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一种社会形态中,不是只能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可能存在多种生产关系,不是某种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而是“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例如:在封建社会里,既存在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又可能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还可能存在奴隶社会生产方式的残余。因而既存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又可能存在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所有这些生产关系构成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从而决定了该社会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封建性质。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逐步取代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而处于统治地位的时候,资本主义制度就必将取代封建制度。很明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特别是在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其生产关系总和中还会有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或其残余。
由斯大林审定的苏版政治教课书,在提到“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一概念时,无视这一概念前面“这些”二字的含义,硬把这一概念解释为指:生产关系的全部内容之和。从而把它同生产关系概念混为一谈,否定了它有独立的意义。很明显,生产关系概念已经包括了它的全部内容之和,所以这种解释是不能成立的。
这种解释显然与斯大林对上述问题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懂何为生产关系,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概念,从而错误地认为在一种社会形态中只能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进而错误认为在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里,在只改变所有制“形式”,继续保留商品生产、货币交换的情况下,已经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谬论密切相关。其实质是为斯大林的这一谬论作辩护。
十分明显,只有把这一概念理解为指一定社会形态中存在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才是正确的。相反,认为在一种社会形态中只能存在一种生产关系是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既坚持这种错误认识,同时又用“生产关系的总和”,甚至用“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的提法来表述这种生产关系就更加荒谬了。
纠正上述错误,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状况,彻底消除盲目性,自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摘抄与概述
掌握马克思主义,就是既要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又要掌握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两大规律”,才能深刻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及其真理性,才是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才是彻底认清了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才是彻底弄懂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一切社会弊病的真正原因极其根治方法,才能自觉地为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自觉地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斗争,才是一个清醒的革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才无愧于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
在阐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之前,我们首先要阐明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马克思对这个问题讲的十分清楚,他说:
“商品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的最一般的和最不发达的形式(所以它早就出现了,虽然不象今天这样是统治的,从而是典型的形式)”。 
“发达的商品生产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开始就有两个特征: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特征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恩格斯也指出:
“商品生产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就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 
又说:
“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 
这就是说,商品生产的初级形式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发达的商品生产,直至最高形式的商品生产都是资本主义生产。
很明显,所谓发达的商品生产,即以机器和大工业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及其必然随之而来的商品生产的普遍化。即商品生产居于统治地位。
这就是说,商品生产只能是资本主义的或比资本主义更落后的,必然向资本主义发展的生产方式。
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商品生产的发达形式,指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指一切谋取利润即谋取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广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则包括一切商品生产形式。
这就是说,在商品生产、货币交换的基础上,只能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的或比资本主义更落后的,必然向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制度。
这就是说,所谓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商品生产、货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即成为普遍形式而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更直白地讲,就是金钱社会,能用钱生钱的社会,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是受金钱和资本驱使、奴役的社会。
这就是说,不消灭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就不能消灭资本,就不能改变人被金钱奴役、被资本奴役的规律。所谓消灭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就是空话、鬼话。
这就是说,所谓“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是根本不存在的,是反马克思主义观点,是地地道道和指鹿为马、欺人之谈。
所以,斯大林推行的只改变所有制“形式”,不变革生产方式,继续保留商品生产和货币的社会,绝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灭,而是由共产党来保留、保护和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执行资本家的职能,来充当资本家罢了。
正如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所设计的经济公社时所说:
“无论如何,经济公社是为了生产来支配自己的劳动资料的。这种生产是怎样进行的呢?根据我们在杜林先生那里所看到的一切来判断,这种生产是完全依照从前的样式进行的,只是公社代替了资本家而已。” 
因此,无论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还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还有其它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它们所产生和存在的一切社会弊病,包括一切所谓的“社会主义”重新复辟为资本主义,包括一切腐败和变质现象,都只能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中找到答案。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主要包括:
1,价值规律。2,商品交换的规律。3,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规律。4,剩余价值规律。5,生产无政府状态即生产盲目性规律。6,生产过剩规律。7,竞争规律。8,分工和人被物奴役的规律。9,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人口相对过剩的规律。10,腐败和犯罪的规律。11,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1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3,资产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14,资本主义的分配规律。1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的生产力及其决定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16,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被共产主义制度所取代的规律等等。现将马克思主义对上述规律的揭示摘抄或概述如下:
1,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规定:在商品世界里,“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在里面。那末,它的价值量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社会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商品。但是不同生产领域的这种保持平衡的经常趋势,只不过是对这种平衡经常遭到破坏的一种反作用。”  
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供求关系“保持平衡的经常趋势”是依靠这种平衡关系经常被打破,经常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经常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的代价的反弹和强制性价值规律来实现的。
2,商品交换的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表现着一种必然的、商品形成过程内在的同社会劳动时间的关系。随着价值量转化为价格,这种必然的关系就表现为商品同在它之外存在的货币商品的交换比例。这种交换比例既可以表现商品的价值量,也可以表现比它大或小的量,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就是按这种较大或较小的量来让渡的。可见,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货币虽然只是商品的价值形式,但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们的所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并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式,因此,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在这里,价格表现是虚幻的,就象数学中的某些数量一样。另一方面,虚幻的价格形式——如未开垦的土地的价格,这种土地没有价值,因为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里面——又能掩盖实在的价值关系或由此派生的关系。”  
 可见,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本身已经决定这种生产方式不可避免的包含了不等价交换的必然性。等价交换只存在于总交换的平均数中,只有依靠残酷竞争的强制才能实现商品价值的回归。
3,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规律
“最初一看,商品好象是一种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对商品的分析表明,它却是一种很古怪的东西,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商品的神秘性质不是来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样,这种神秘性质也不是来源于价值规定的内容……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形式本身来的……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现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系完全无关的。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因此,要找一个比喻,我们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我把这叫做拜物教。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商品世界的这种拜物教性质……是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 
 “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一般的社会生产关系是这样的:生产者把他们的产品当作商品,从而当作价值来对待,而且通过这种物的形式,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作等同的人类劳动来互相发生关系。对于这种社会来说,崇拜抽象人的基督教,特别是资产阶级发展阶段的基督教,如新教、自然神教等等,是最适当的宗教形式。……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诚然,政治经济学曾经分析了价值和价值量(虽然不充分),揭示了这些形式所掩盖的内容。但它甚至从来也没有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一内容要采取这种形式呢?为什么劳动表现为价值,用劳动时间计算的劳动量表现为劳动产品的价值量呢?一些公式本来在额上写着,它们是属于生产过程支配人而人还没有支配生产过程的那种社会形态的,但是政治经济学的资产阶级意识中,它们竟象生产劳动本身一样,成了不言而喻的自然必然性。因此,政治经济学对待资产阶级以前的社会生产机体形式,就象教父对待基督教以前的宗教一样……由于商品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的最一般的和最不发达的形式(所以它早就出现了,虽然不象今天这样是统治的、从而是典型的形式),因而,它的拜物教性质显得还比较容易看穿。但是在比较具体的形式中,连这种简单的外观也消失了。货币主义的幻觉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于货币主义没有看出:金银作为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不过采取了一种具有奇特的社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而蔑视货币主义的现代经济学,一当它考察资本,它的拜物教不是也很明显吗?” 
“一旦我们逃到其他的生产形式中去,商品世界的全部神秘性,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笼罩着劳动产品的一切魔法妖术,就立刻消失了。” 
总之,以上论述告诉我们:人类要逃出“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笼罩着劳动产品的一切魔法妖术”的统治和欺骗,逃出宗教迷信,逃出“生产过程支配人而人还没有支配生产过程的那种社会形态”,就必须消灭商品生产,代之以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待续)
-------------------------------------------
一个胸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小人物。抚顺机电职业技术学校退休干部。草根网博主,对马克思主义有独到的研究和理解。为彻底揭开“列宁主义”的斯大林主义、修正主义、假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实质而战,为恢复马克思主义真理本来的革命面貌而战,为彻底澄清理论是非而战,为早日建成早该建成的共产主义社会奋斗不息。
2015/11/21 11:28:14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马克思主义概论》系列讲座之三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112.0 毫秒 页面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