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坛短信
(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1欺骗与背叛
8
高守研:马克思主义常识问答
点击统计:
92
次
帖子主题:高守研:马克思主义常识问答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转贴
等级:28同志
经验:4076
帖子:1227
注册:2004/6/14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马克思主义常识问答
作者:高守研
2015-05-23 22:58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 社会 读书 思想 学术
0 86
马克思主义常识问答
(2015年5月修订稿)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既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进而豁然开朗地阐明了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即关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条件(包括方法)的学说。
二,什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这个规律即:社会存在(生产方式是最主要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依次存在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五种性质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
三,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答:这一规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价值规律。2,商品交换的规律。3,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4,剩余价值规律。5,生产无政府状态即生产盲目性规律。6,生产过剩规律。7,竞争规律。8,分工和人被物奴役的规律。9,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人口相对过剩的规律。10,腐败和犯罪的规律。11,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1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3,资产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14,资本主义的分配规律。1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的生产力及其决定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16,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被共产主义制度所取代的规律等等。
四,什么是生产方式?
答: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从事物资生产活动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五,生产方式包括那些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生产、交换和分配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决定交换和分配,但“就其片面形式来说”,生产也决定于交换和分配。可见,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三个方面。其中生产方式决定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对生产方式又有反作用。这就是说,生产方式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狭义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共同构成(广义的)生产方式的内容。
六,什么是生产关系?
答: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由于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必然形成什么样的(即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因此,它是“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此外,人们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都是生产关系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所以生产关系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和本质内容,是对一切社会关系的概括。
七,生产关系包括那些内容?
答:生产关系主要包括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八,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是什么关系?
答:马恩对这个问题作了大量的论述。
马克思说:
“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就改变不过是这种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1]
“一种生产关系采取了一种物的形式,以致人和人在他们的劳动中的关系倒表现为物与物彼此之间的和物与人的关系……货币主义者的一切错觉的根源,就在于看不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却又采取了具有一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嘲笑货币主义的现代经济学家,一到处理比较高级的经济范畴如资本的时候,就陷入了同样的错觉。他们刚想拙劣地断定为是物的东西,突然表现为社会关系,他们刚刚确定为是社会关系的东西,却又表现为物来嘲弄他们,这时候,同样的错觉就在他们的天真的惊异中暴露出来了。”[2]
“一种社会关系表现为一个存在于个人之外的物,这些个人在社会生活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定关系表现为一个物品的特殊属性,这种颠倒,这种不是想象的而是平凡实在的神秘化,是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的一切社会形式的特点。在货币上,它不过比在商品上表现的更加夺目而已。”[3]
“正是商品世界的这个完成的形式-——货币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把它揭示出来”。[4]
“如果交换价值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必须补充说,它是隐藏在物的外壳之下的关系”。[5]
“商品交换是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物质交换即私人产品的交换,同时也就是个人在这个物质变换中所发生的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生”。[6]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任何别的生产方式一样,不仅不断再生产物质的产品,而且不断再生产社会的经济关系,即再生产产品形成上的经济的形式规定性。因此,它的结果会不断表现为它的前提,象它的前提会不断表现为它的结果一样。”[7]
“在徭役劳动下,服徭役者为自己的劳动和为地主的强制劳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明显地分开的。在奴隶劳动下,连奴隶只是用来补偿他本身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的工作日部分,即它实际上为自己劳动的工作日部分,也表现为好象是为主人的劳动。相反地,在雇佣劳动下,甚至剩余劳动或无酬劳动也表现为有酬劳动。在奴隶劳动下,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为自己的劳动,而在雇佣劳动下,货币关系掩盖了工人的无酬劳动。”[8]
恩格斯也指出:
“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9]
这些阐述明确告诉我们: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不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而是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互为前提、互为结果的关系。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必然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是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必然实行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其中商品生产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用假像掩盖了它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真实性质,甚至用物的外壳掩盖了生产关系的存在,只有对商品生产进行科学剖析,才能透过表面现象和假像,揭示出其中生产关系的真实性质。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别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别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就是进行这种科学剖析的光辉结晶,从而真实地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生产关系,彻底驳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得出的资本家养活工人的谬论。背离上述观点和方法,就只能重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覆辙。
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存在上述关系,所以马克思主义一方面给生产关系概念下了一个与生产方式概念不同的定义,即:“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10]另一方面在本质上又把它们视为相同的概念。恩格斯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说:“我们视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用以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说的。”[11]
所以更明确地说: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是既相同又不相同的概念,从形式、从表面现象上看,它们是不同的概念,但从本质、从内在联系上看,它们又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同理,交换方式与交换关系、分配方式与分配关系在本质上也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因此,生产关系的内容不是与生产方式不同,而是从不同的方面去揭示相同的内容,是从生产方式的内容中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必然的经济关系。
因此,同生产方式的内容相对应,生产关系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共同构成(广义的)生产关系的内容。
更直白的说,生产方式问题即指怎样生产、怎样交换、怎样分配问题。而怎样生产、怎样交换、怎样分配问题同时又是生产关系问题。
这就是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之所以说:“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原因就在这里。
九,什么是社会意识?
答: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摘自《中学生知识手册》)。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共存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意识。
十,什么是经济基础?
答:是指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十一,什么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答:指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存在的各种生产关系之和。例如:在封建社会里,既存在着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又可能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还可能存在奴隶社会生产方式的残余。因而既存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又可能存在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所有这些生产关系构成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从而决定了该社会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封建性质。
十二,什么是社会主义?
答:所谓“社会主义”是一个很不明确的概念。“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摘自《中学生知识手册》)。故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旗帜下,几乎一切阶级和“社会庸医”都可以并曾经或正在利用这个口号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宣传本阶级的主张。所以世界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
正如恩格斯早年所说:
“所谓社会主义者可分三类”。
“第一类是那些封建和宗法社会的拥护者”。
“第二类是现代社会的拥护者”。
“第三类是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12]
可见历史上的社会主义者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自1848年至1850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马恩改用“社会主义”暗指共产主义即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当作相同的概念来使用,完全是一种革命策略,是不得不用合法手段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也是宣传、团结、引导各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走上马克思主义轨道的需要。
十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答:“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即共产主义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精髓是阐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即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条件(参阅恩格斯著《共产主义原理》一文),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搞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问题。即:“这种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就是宣布不间断的革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把这种专政作为必经的过渡阶段,以求达到根本消灭阶级差别,消灭一切产生这些差别的生产关系,消灭一切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关系,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观念。”[13]
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这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精辟概括。
这一原理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身是“过渡阶段”。而不是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是指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这就是说,只要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并坚持上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进入了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直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说,如果社会主义背离了上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所谓“社会主义”就只能是空话和欺骗。
十四,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是“过渡阶段”?
答: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这一观点的根据是什么呢?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更迭,既是社会生产力逐渐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特征,是完全受自然规律支配的生产方式;与此相反,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是不能自发产生和建立的,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彻底掌握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彻底克服了生产盲目性的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建立的生产方式——它是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科学剖析为我们找到的,能够消除这种生产方式必然产生的一切社会弊病的生产方法和生产手段。毫无疑问,同样能够消除这些弊病,但不属于共产主义性质,而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是根本不存在的,是既不能自发产生,也不能人为建立的。否则,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
如果我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是间接性生产(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是非计划经济(生产盲目性占统治地位);共产主义生产是克服了盲目性的生产,是计划经济,是直接的社会生产的观点,就会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不存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因为在盲目性与非盲目性之间,在计划经济与非计划经济之间,在间接性与直接性之间,不可能存在一个既非前者,又非后者的所谓“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或任何其它的生产方式。
不存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就不存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即不存在所谓“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决不能把社会主义视为独立的社会形态。所以,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的根本任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向共产主义过渡。所以,一切不实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所谓“社会主义制度”都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和背叛,都是欺人之谈。
十五,如何实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呢?
答:科学社会主义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即实行和依靠无产阶级专政,通过不断革命,逐步“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阶级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
很明显,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在消灭上述一切的同时逐步建立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观念。而这里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逐步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十六,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逐步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社会主义彻底完成这一任务的时候,一切阶级差别才会被彻底消灭,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才会完全取代一切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那时社会主义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人类就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十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社会要逐步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实现上述过渡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不可避免地既存在着正在被消灭,但还没有被彻底消灭的资本主义、甚至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或其残余,又存在着刚刚建立,还不完善,还有待于发展健全的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因而它在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等一切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既存在共产主义因素,又存在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因素,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把社会主义称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另一方面又指出在这个阶段上还不可避免地“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14]其原因就在这里。
毫无疑问,这两种因素不可能长期“和平共处”。如果无产阶级偏离马克思主义,不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用共产主义因素取代资本主义因素,资本主义因素就会无孔不入地侵蚀和消灭共产主义因素。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不是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自觉地迅速向共产主义过渡,就必定要重新回到资本主义老路上去,不是由无产阶级彻底战胜资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死灰复燃重新战胜无产阶级。没有中间道路。
如果社会主义背离了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变革生产方式的正确道路,那么,它就毫无共产主义因素可言,它就只能完全是资本主义或比资本主义更腐朽、更落后、更反动的因素。它就只能是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资本主义或封建官僚资本主义。它就迟早要全面、彻底回到资本主义老路上去。全部“社会主义实践”早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十八,什么是公有制?
答: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观点是指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不是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在社会主义阶段,这种占有必须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必须“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15]“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6]
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痛斥了杜林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公共财产”观念好象“是指工人团体的集体所有制”的观点,他说:“这是杜林先生所惯用的许多有意歪曲的‘卑鄙手段’中的又一种……无论如何看来有一点是清楚的:一个经济公社对自己的生产资料的公共权利,至少对于任何其它经济公社,以至于对社会和国家来说,是独占的财产权。”[17]
当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完全否定集体所有制的意义,而是把它视为个体经济向国家所有制过渡的一种暂时的形式。恩格斯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说:“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它们的私人生产和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社会领导机构有必要的威信逐渐把农民合作社转变为更高级的形式,使整个合作社及其各别社员的权利和义务跟整个社会其它部分的权力和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18]又说:“只要向私有制一发起猛烈进攻,无产阶级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整个交换都愈来愈多地集中在国家手中。”[19]
其次,仅仅实现国家所有制还不是公有制,它只是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它才是名符其实的公有制。正如恩格斯所说:“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属性……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愈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愈是成为真正的资本家,愈是剥削更多的公民。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生产力的国家所有制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20]
可见,辨别所有制的性质不仅要看它的形式,更要看它的生产方式。这一思想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主义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一文中讲的十分清楚,他说:“给资产阶级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要想把所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关系,一种特殊的范畴,一种抽象的和永恒的观念来下定义,这只能是形而上学和法学的幻想。”[21]这就是说,所有制概念包括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全部内容,是对这一内容的概括,这一内容讲清楚了,所有制的性质就不言自明了。离开这一内容来谈所有制的性质,是薄鲁东主义的观点,是形而上学和法学的幻想,是完全错误的。
可见,公有制决不仅仅指“公有制形式”,而是一个包括了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全部内容的概念。没有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所谓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就是空话和欺骗。
马克思说:
“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这种对立鲜明地反映出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这种屈从现象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毎天都不断地产生他们之间的对立。在这里劳动仍然是最主要的,它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力量;只要这种力量还存在,私有制也就必然会存在下去”[22]
因此,那些既否定新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可能性,继续照搬旧的生产方式,保留三大差别,又简单地把国有制甚至“集体所有制”视为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多么严重的歪曲啊。
十九,什么是计划经济?
答: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观点是对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概括,是指“按着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23],是对商品生产的彻底否定,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对商品生产实行“计划管理”。是要求必须把每个企业、每个基层单位、每个行业、每个地区的局部计划同全社会的总计划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计划。它彻底克服了资本主义社会各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计划,整个社会生产的无计划这一根本矛盾,从而彻底消除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和生产力的浪费,把全社会的生产力充分利用起来。
二十,什么是修正主义?
答:修正主义特指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修正主义的反动性在于,它不是对错误的修正,而是对真理的修正、更改。
二十一,商品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联系。
答:商品生产是为赚钱而进行的生产。资本主义就是货币增殖主义,就是一切为了赚钱。这就是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同一性。
对这种同一性马克思讲的十分清楚。他说:
“商品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的最一般的和最不发达的形式(所以它早就出现了,虽然不象今天这样是统治的,从而是典型的形式)”,
“发达的商品生产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24]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25]
恩格斯也指出:
“商品生产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就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26]
“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27]
这就是说,商品生产的初级形式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发达的商品生产,直至最高形式的商品生产都是资本主义生产。
这就是说,商品生产只能是资本主义的或比资本主义更落后的,必然向资本主义发展的生产方式。
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商品生产的发达形式,指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指一切谋取利润即谋取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广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则包括一切商品生产形式。
二十二,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
答:一切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社会都是资本主义社会。
二十三,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消灭货币?
答:因为货币不仅仅是货币,货币实际上代表一种生产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货币关系、商品关系、金钱关系、资本主义关系。因此,不消灭货币,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一句空话。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消灭一切私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消灭货币的第一步是实行“劳动卷”,用“劳动卷”准确地计量全社会和每个个人的劳动量。实行“劳动卷”又是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原则的根本方法和根本标志。没有“劳动卷”的实施,就没有科学的计量劳动量的尺度,“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就是空话和欺骗。
二十四,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
答:马克思在谈到他的理论贡献时不仅说明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观点。他说:
“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8]
十分清楚,上述观点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
这就是说,无产阶级专政与以往一切专政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实行的专政,即不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也不是对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实行专政,而是要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把他们改造成普通劳动者,从而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向无阶级社会过渡,即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这就是说,无产阶级专政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即在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
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在掌握了国家政权后,它的根本任务不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也不存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而是向共产主义过渡。
无产阶级在掌握国家政权后为什么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呢?
因为非如此,就不可能实现上述任务,就不可能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那么如何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呢?
首先,无产阶级专政必须通过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但共产党的领导并不简单的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这正如共产党并不简单的等同于无产阶级政党一样。一切都应当以是否真正代表和维护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标准。这个根本利益就是解放全人类。而不是,也不存在无产阶级的特殊利益。
其次,要依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觉悟和拥护,依靠无产阶级专政的保护变革社会经济制度。既逐步用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即逐步用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用共产主义的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因为非如此,就不可能真正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就不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这就是我们检验一个政权究竟是无产阶级专政,还是非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标准。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3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 2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 38页
[4]《资本论》第一卷 92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 22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 44页
[7]《资本论》第三卷 985页
[8]《资本论》第一卷 590-591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12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82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505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224-225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378~379页(95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10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32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272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327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310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221页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318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144页
[22]同上56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319页
[24]《资本论》第一卷 99页第二卷127页
[25]《资本论》第一卷 223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202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351页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322页
-------------------------------------------
共产主义的本质是用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指导我们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在全世界没有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更没有一切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坚决实现两个彻底决裂!共产主义革命首先是革自己“既得利益”和“私心杂念”的命;其次只有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首先解放全人类,才能取得最后成功!共产主义基本原则是:彻底灭私两个决裂,绝对平等相对自由,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奉献创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绿色环保生态平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共同幸福真正和谐,永恒发展走向崇高!
2015/10/10 7:51:19
姚志晴
等级:01同志
经验:84
帖子:37
注册:2013/9/8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第
2
楼
十三、……
这一原理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身是“过渡阶段”。而不是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是指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这就是说,只要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并坚持上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进入了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直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说,如果社会主义背离了上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所谓“社会主义”就只能是空话和欺骗。
==========
请把恩格斯的“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间断革命……”中的“社会主义”改成“社会主义社会”读读看:
“这种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宣布不间断革命……”
前者“社会主义”是理论;后者“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形态(无论是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这里,自觉不自觉已经偷换概念了。
恩格斯原意是“这种理论就是宣布不间断革命”,到了先生这里变成“这种社会就是宣布不间断革命”,或者,“这种过渡阶段就是宣布不间断革命”。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2/10 19:34:14编辑过]
-------------------------------------------
姚志晴
2016/2/10 19:30:47
姚志晴
等级:01同志
经验:84
帖子:37
注册:2013/9/8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第
3
楼
二十四、……
“这就是说,无产阶级专政与以往一切专政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实行的专政,即不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也不是对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实行专政,而是要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把他们改造成普通劳动者,从而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向无阶级社会过渡,即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
1、“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仅此而已,再无它义。所谓“对……实行专政”纯属画蛇添足。
2、“彻底消灭资产阶级”,看似“革命”,其实是拔苗助长,毁掉共产主义。因为,资产阶级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而共产主义革命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即共同占有。所以,被消灭的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逻辑如此。
-------------------------------------------
姚志晴
2016/2/11 4:28:04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1
页 下页
尾页
论坛跳转至……
≡01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02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03共产主义原理≡
|-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哲学原理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政治经济学
≡04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主要观点学习与实践≡
|-1马恩哲学观点学习与实践
|-2马恩政治经济学观点学习与实践
|-3马恩科学共产主义观点学习与实践
|-4文革、改革与两个彻底决裂
|-5、苏维埃共产主义联盟(筹备处)
|-6第四共产主义革命者国际联盟(筹委会)
|-7、自由人平等互助联合会(原正义者联盟)
≡05共产党和共产党员≡
|-共产党的全部理论是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人和共产党员
|-共产党的首要任务通过阶级斗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只能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的主要观点
|-共产党必须彻底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彻底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队
|-共产党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级领导人必须竞选产生
|-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必须是“民主监督制”
|-各国共产党必须重新联合起来重建共产国际
|-共产党员必须在入党之前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能够亲身实践共产主义的具体内容
|-共产党员必须能够把马恩主义理论与自己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实践马恩科学共产主义
|-DNTX
≡06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共产主义伟大导师和先锋战士
≡07共产主义理论创新≡
|-共产主义实践学
|-恩格斯主义
≡08中国共产党党员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主要观点学8与实践(小组)联合会≡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和运行机制的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观点学习与研究讨论
|-彻底清除腐败与预防腐败
≡09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小组)联合会≡
|-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联合会
≡10共产主义(学习小组)读书会≡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基本观点学习
|-共产主义(学习小组)读书会
|-会员信息交流
≡11共产主义实践小组≡
|-马恩科学共产主义低级阶段(人群实践阶段)的具体实践
|-共产主义实践小组
|-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带头实践共产主义
|-共产人生
≡12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马恩王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微信群
|-1网络学院《共产主义学习师资培训班》学习
|-2《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初级班
|-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中级班
|-红旗函授站
≡13实践共产主义社区≡
|-实践共产主义研讨会
|-实践共产主义聊天室
|-山岸会的共产主义实践
|-基布兹(公社)的共产主义实践
≡14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
|-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联合会微信群
|-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
|-队员信息交流
≡15《实践共产主义网》留言本≡
|-《实践共产主义网》留言本
≡16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将共产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历史的反思
≡17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会≡
|-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伟大真理
|-真正担负起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光荣使命
|-中共主要领导人理论观点与具体实践
|-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反思与对策
≡18北京红色寰宇文化传播中心≡
|-北京红色寰宇文化传播中心
|-实践共产主义网日志
≡19共产先锋报≡
|-共产主义先锋报(综合版)按时间排列
≡20坚持马恩真理,促进人类社会和平≡
|-世界风云
|-当代中国
|-共产主义与爱国主义论坛
|-革命文学
≡21参考与借鉴≡
|-1欺骗与背叛
|-2、探索与争鸣
≡留言本≡
|-留言本
回复主题:高守研:马克思主义常识问答
●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
UBB 支持
:
启用UBB
●
HTML标记:
×
●
表情符号
:
√
你还没有登陆呢,请先登陆!
上传附件:(
附件最大 50 KB
)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行内框架,故无法上传附件。
程序名称:
ZSCO_BBS
当前版本:
1.0 0118
执行时间:200.0 毫秒 页面装载: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