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3马恩科学共产主义观点学习与实践 8 [原创]"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与“最终目的”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1079
 帖子主题:[原创]"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与“最终目的”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姚志晴



等级:01同志
经验:84
帖子:37
注册:2013/9/8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与“最终目的”
                 ——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各取所需!”(《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单行本,第14页)
    
     人们把这里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当成共产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这是大错特错了!

     上面引述的这段话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概括——所谓现实主义,是说马克思概括的这些特征是马克思依据社会发展的自然必然性(即客观规律)在现时代(马克思时代)唯一能够确定的东西。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从列宁(在这一点上列宁曲解了马克思。笔者将另文论述)开始,各国共产党人就把“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写进了党纲,那么马克思是否也认为这一点是共产党人(即无产阶级)的最终历史使命呢?或者说,是共产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是怎样实现的。

     在上面引述的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一点是什么呢?这一点就是,马克思把“资产阶级法权”的消亡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实现放在一起说的。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马克思在这里说了三个条件,只有当这三种条件具备以后,社会“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也就是说,资产阶级法权才会失去存在的必然性而渐趋消亡。必须注意的是,马克思在这里既没有提到“阶级”,也没有提到“阶级差别”——如果这时有阶级,马克思能不说“阶级消亡以后”么?
     更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在谈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实现时,既没有用“实行”,也没有用“原则” 。这就是说,“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之成为现实,即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否定,根本跟阶级无关;同时,也不是任何人或"组织"实行的原则(这一点读者在下文可以看到)。

    既然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勾勒出共产主义社会未来发展的线条,那么,在现在历史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比马克思时代丰富得多的材料的今天,我们理应把这幅全人类无限美好的蓝图描绘得更清晰一些——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遇空前挫折的时候,在马克思主义因此而受到空前的责难、尤其是因为马克思写下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被责难甚至贬斥为“空想”而陷入严重危机的时候,我们这样做就更是非常必要的了——

    在社会生产力的无限(事实——看看近二十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上是无限的,因此这里不存在“最终目标”。正因为如此,共产主义社会才成为可能。)发展中,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达到“高级阶段”的三个条件逐步成为现实,这时,随着人们在资产阶级法权规范即按劳分配作用下,“各尽所能”(注意!以往"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提法是唯心主义。"各尽所能"不是"按劳分配"的前提,而是它的结果。科学的提法是"按劳分配,各尽所能"。也就是说,先有“按劳分配”,后有“各尽所能”。)成为自然和习惯,生产的源泉已经充分涌流,劳动已经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不但人们的物质生活实现了极大的丰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发展可以看作这一点的端倪——而且人们的道德精神也已经高度发展。同时,随着科学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天然差别——脑力的和体力的——也大大缩小(现在的育儿科学、教育科学可以证明这一点)。人类已经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这时,人们开始自愿放弃“天然特权”——先是个别人,然后发展到一部分人,最后是全体社会成员——他们在放弃天然特权的时候,就是说他们在领取消费品的时候(因为资产阶级法权默认的天然特权已经物化在消费品中),只根据自己的需要——这种需要已经成为习惯——从社会中领取少于自己提供的劳动量的消费品(对于贪得无厌的人,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能够这样做完全是出于自愿和习惯。这是因为,第一,那时生产力已经高度发展,他们只须劳动极少的时间(只有这样,劳动才能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就能获得极丰富的使用价值(只有这样,人的自私性才会消失);第二,他们已经养成节约的、合理的消费习惯,决不会象现在的某些富人“显富”而“暴殄天物”(当然,现在“暴殄天物”的并非都是他们)。当大家都习惯于这样做的时候,就是说,当全体社会成员都放弃了“天然特权”的时候,资产阶级法权便随着“天然特权”的消失而自行消亡——“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即成为现实。

      这里,人们完全是自由和自愿的,这里没有任何组织强迫。

      可见,“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既不是应该实行的原则,也不是人类直接追求的目的,而是未来的人们在一定条件(没有剥削压迫)下长期形成的习惯。它的出现是保卫天然特权的资产阶级法权的自我否定的结果。这是一个完全的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这个自由王国(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无疑是人类——作为人类的我们——理想中极美好的社会,但却不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的。“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马克思)——发展人类能力成为目的本身,而能力的发展是没有终点的,所以目的消失了,只剩下发展本身了;但发展本身又是目的,所以目的就在身边。真正的人——自由人的社会刚刚开始。它不仅远远地超出了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而且也远远地超出了无产阶级的眼界!

     ——"无产阶级(共产党人)实现全人类的远大理想即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正是资产阶级学者攻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信仰并准备实行”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革命目的"),然而,在马克思这里恰恰没有“这一点”!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就是消灭私有制,实现按劳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即“第一阶段”)。

      这里必须重申的是,“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共产党宣言》)

     社会一旦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开始当然只能是“第一阶段”——社会一切阶级及其政党便自行消亡了。

       【结论】把“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作为“最终目的”,这就是各国共产主义革命碰壁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27 0:15:12编辑过]
-------------------------------------------
姚志晴
2015/2/26 23:56:02
姚志晴



等级:01同志
经验:84
帖子:37
注册:2013/9/8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2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内涵完全相同,即是说,它们是同一个概念。前者的“社会”即“社会化”,指生产资料社会化,也就是生产资料归属整个社会。后者的“共产”,即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从字面上看,“共产”更直截了当。两者的内涵都是而且仅仅是生产资料,并不包含分配方式。

    所以,把“社会主义”说成“按劳分配”,把“共产主义”说成“各取所需”(注意,“按需分配”带有强制性,对于完全自由的人们来说是不伦不类的。而“各取所需”则是完全自由的)是无稽之谈。

       毫无疑问的是,即使按劳分配——带有强制性——也需要不断探索。马克思那里只有分配原则即等量交换,并没有现成答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27 0:58:51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27 1:01:48编辑过]
-------------------------------------------
姚志晴
2015/2/27 0:11:04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原创]"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与“最终目的”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104.0 毫秒 页面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