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坛短信
(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当代中国
8
[原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点击统计:
2921
次
帖子主题:[原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姚志晴
等级:01同志
经验:84
帖子:37
注册:2013/9/8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近读《消灭剥削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消灭私有制 重新认识剥削与私有制的关系 》(作者:蔡继明,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本文来源:《 人民论坛 》2013年第11期)一文,甚感惊奇。
該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证”:
【然而,仔细分析便不难得知,人们之所以痛恨和诅咒私有制,并不在于私有制本身,而在于人们赋予私有制的一个似乎是与生俱有的属性——剥削。按照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价值是唯一地由活劳动创造的,非劳动收入无一不是非劳动要素的所有制凭借着非劳动要素的所有权对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这样,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剥削就成了孪生兄弟。正是传统的剥削理论,构成了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理论障碍。而要消除这一障碍,必须重新定义剥削并重新认识剥削与私有制的关系。
……
这里关键是要理解,所谓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以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包括非劳动要素)都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为前提的。我们知道,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物质财富即使用价值的创造,这是不言而喻的,所谓“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物质财富总是采取相应的社会形式,而作为分配对象的财富,也只能是社会财富。根据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辩证法,参与物质财富创造的各种生产要素,同样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在商品经济中,财富的社会形式就是价值,由此得出结论,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创造。而所谓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即价值的创造中所作的贡献进行分配,根据这一原则,只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与各自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所作的贡献相一致,就不存在剥削关系。】
这真是一段奇中有妙、妙中有奇的文字。
请读者先记住“按照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价值是唯一地由活劳动创造的”。要否定资本主义剥削,首先必须否定这一观点。
蔡继明教授指出:“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这种看法的确是谁也不能否认的。这就是这段文字的奇妙之处。奇就奇在似是而非;妙就妙在似非而是。
什么是“社会财富”呢?尽管蔡继明教授在这段文字中或即或离,令人难以捉摸,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从中找到“蛛丝”和“马迹”:其“社会财富”包含着两个概念,一是使用价值;二是交换价值。其实,这是商品的二重性。他把商品的二重性杂糅在“社会财富”中要做什么呢?就是要“证明”——资本也“参与价值创造”(其实,单从字面上看,这一点根本无须证明),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所有者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科学理论。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大家知道,“非劳动要素”即生产资料在生产劳动过程即生产产品过程中有两个作用:
1、承载使用价值,提供新的使用价值。“非劳动要素”即生产资料通过“劳动要素”的作用,改变原来形态(质和量)形成新的使用价值。这不难想像:如果没有土地、种子等等,就不能生产粮食;如果没有棉花,就不能生产棉布。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粮食、棉布等等都是物质财富。生产资料参与物质财富的创造,这是不言而喻的。
2、承载价值。“非劳动要素”即生产资料把“劳动要素”创造的价值物化到产品中。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它自身的价值在生产 劳动过程中只是以各种形式原封不动地转移到产品中。上例中的土地(经过加工后成为耕地)、种子、棉花的价值转移到粮食、棉布中,并与“劳动要素”新创造的价值一起形成粮食、棉布作为商品的新价值。这是价值财富(等同于金钱财富)。如果没有生产资料,“劳动要素”新创造的价值就无所依附。生产资料也参与价值财富的创造,这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价值财富,没有生产资料的参与,都不可能创造出来。
如果抛开“要素、价值、财富、社会”等等词句,直接问任何一个小学生“没有土地能不能生产粮食,没有棉花能不能织出棉布”等等的问题,他们都能够正确回答出来,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非劳动要素参与价值创造”,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
所以,我们的“疑义”便产生了:蔡教授为什么要“证明”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呢?这就是蔡教授似是而非的地方。
下面先让我们看看蔡教授是怎样“论证”如此不言而喻、显而易见的“各种要素都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 ”的常识吧。
蔡教授说:“我们知道,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物质财富即使用价值的创造,这是不言而喻的,所谓‘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
——这是当然正确的(此为“似是”,见上面1)。
但是,读者必须注意,在这里说的是“物质财富即使用价值”。
他接着说:“在商品经济中,财富的社会形式就是价值,由此得出结论,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创造。”
注意!他已经从上面的1偷偷溜到2了!但是,他没有直接说“创造价值”,而是含糊其辞的说“价值创造”,这是在给自己留下退路。如果有人指出“非劳动要素”并不创造价值,他完全可以说,“我并没有说‘非劳动要素创造价值啊’,我说的‘各种要素都参与价值创造’难道不对吗?”的确,劳动创造价值离不开生产资料的“参与”。我们的疑义是,这种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常识还需要蔡教授费尽心机地“由此得出结论”么?蔡教授这样做又究竟是为什么呢?
如果不看内容只看逻辑形式,这无疑是一个完美的三段论: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创造财富,财富就是价值,所以各种要素(包括非劳动要素)都参与价值创造。即A=B,B=C,所以A=C。
但是,我们一看内容,就会发现,这明显是自欺欺人的诡辩!
第一,他把“物质财富”偷换成“财富”——后面这句话“财富的社会形式就是价值”如果加上“物质”就是
“在商品经济中,物质财富的社会形式就是价值”。
蔡教授自己非常清楚,这样说,显然讲不通。因为,经济学唯一的价值就是商品价值,而商品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物化形式,它与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一个东西,所以价值并不直接就是物质财富。所以,在“财富的社会形式就是价值”的“财富”前面不敢加“物质”两个字;一加,就露馅了。
蔡教授显然也知道,把价值说成财富即
“财富的社会形式就是价值”
这对于商品经济社会自然也是正确的(“似是”而已)。因为价值形式在商品社会首先表现为货币,货币可以购买一切使用价值,即购买前面说的物质财富。货币即金钱当然是财富。所以,把“财富”说成“价值”并没有错。
这样,他把“物质财富”偷换成“货币财富(即“价值财富”)”的同时,完成了另一个偷换,即:
第二,他把“使用价值”偷换成“价值”。
偷换概念,似是而非。
经过偷换概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非劳动要素”只形成使用价值、转移价值、并不创造价值的结论,变成了蔡教授的“由此得出结论,各种要素(包括“非劳动要素”)都参与了价值创造。”
“各种要素参与价值创造”!这就是蔡教授的绝妙之语。读者怎样理解都可以:既可以理解为“各种要素创造”〈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各种要素参与”〈创造〉。
如果大家都理解为前者,而且认为“顺理成章”,那么蔡教授一定会装聋作哑、求之不得。因为他的“非劳动要素贡献”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如果有人指出“非劳动要素创造价值”是荒谬的,那么,蔡教授一定会说:“我说的是参与”。这就是蔡教授的似非而是。尽管如此,蔡教授仍然不能自圆其说:
【按照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价值是唯一地由活劳动创造的,非劳动收入无一不是非劳动要素的所有制凭借着非劳动要素的所有权对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这样,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剥削就成了孪生兄弟。正是传统的剥削理论,构成了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理论障碍。而要消除这一障碍,必须重新定义剥削并重新认识剥削与私有制的关系。】
——见前面请读者记住的那句话——蔡教授显然“要消除这一障碍”,即消除“价值是唯一地由活劳动创造的”观点。任何一个有头脑的读者,都能从这里读出蔡教授的言外之意:“死劳动即非劳动要素也创造价值”。
但是,诡辩就是诡辩,诡辩绝不可能顺理成章。
“各种要素参与价值创造”是一个典型的折中主义诡辩。它的典型形式就是“彼此彼此”、不分主次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各种要素参与”不假,而真正创造价值的不是“各种要素”,而是“劳动要素”。
这使我们联想到法律条文中的“共同犯罪”,虽然“共同”,但是量刑时一定要分“主”、“从”。这也是常识。
当蔡教授在“价值创造”中即生产中把“非劳动要素”和“劳动要素”折中在一起时,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否定私有制(资本)剥削了:
“而所谓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即价值的创造中所作的贡献进行分配,根据这一原则,只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与各自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所作的贡献相一致,就不存在剥削关系。”
蔡教授“论证”“常识”的目的就是否定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至于“非劳动要素”的报酬怎样做到与它“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所做的贡献相一致”蔡教授是不会告诉我们的。蔡教授顶多告诉我们:“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如果按照市场价格付给工人工资,工人对劳动所得感到满意,就不能说他在遭受剥削。”
“消灭剥削一定要消灭私有制”的“传统阻碍”终于被“突破”了,蔡教授为资本大军在中国顺利和胜利前进开辟了道路:
1、 既然“非劳动要素”也“创造社会财富”,只要它的“贡献与报酬相一致”,那么“非劳动要素”国有、民有,公有、私有,与剥削没有关系。
2、进一步的“结论”就是,“剥削与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关系”。
3、 人类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阶级剥削,剥削最多是贪得无厌的地主资本家的个人行为!——蔡教授的“逻辑”必然。
所以,蔡教授可以毫无顾忌的鼓吹“共产党不要再犹豫不决了,赶快深化改革、把国有资产卖光吧”!——如果蔡继明教授没有忘记“共产党”为什么叫“共产党”,那么,他下一步的“论证”就是“共产党”赶快改名吧,“资本党”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
====================
其实,关于剥削,人们应该思考的是:人类社会一直是发展着的,而自有阶级产生便伴随着剥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了资产阶级的历史功绩——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那么,我们可以由此得出结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剥削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所以,改革,完全没有必要为“否定剥削”的存在而胡说八道。
仅仅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从而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这本身就是剥削。
但是,社会发展问题并不在于有没有剥削,而在于剥削的存在是否相对合理。(读者可能会反诘:剥削还有合理的时候?请少安毋躁,往下读之)
当社会上多数人并没有感受到剥削的存在,或者虽然感受到,但并不认为自己受到多大伤害,这时的剥削就是相对合理的存在。这说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处于相对适应的时期。看看人类历史,动乱并不是常态,而是治乱交替。这说明,虽有剥削存在,在一定条件下社会还是可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中。
相反,如果多数人明显感受到剥削并且难以忍受,从而接连不断地反抗剥削和压迫(压迫是剥削的政治形式)。那么,就说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达到冲突阶段了。社会革命或改革就要到来,社会即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参考恩格斯:《反杜林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剥削观。
================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拉萨尔在《哥达纲领》中提出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给予了彻底批判,指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拉萨尔的说法呢?难道拉萨尔的说法不是对工人阶级“更有利”吗?
事情——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本质恰恰相反。拉萨尔的说法对工人提高工资的要求有极大的鼓动作用,正是这一点,拉萨尔派受到当时德国大多数工人的拥护。但是,拉萨尔的这一提法对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却会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会从根本上危害工人运动。
这是因为,拉萨尔根本不懂工人阶级彻底解放的唯一条件就是取得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就是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唯一对象——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显然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变革即革命。离开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对于共产主义革命就只是一句空话,必然会使共产主义革命成为没有对象、没有目标的“运动”。这也就是修正主义鼻祖伯恩斯坦的“目的无所谓,运动就是一切”根源!
——同样从“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出发,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明确了革命目标;蔡教授为资本“确立”了永存“理论”。共产主义公有制——当然是马克思“设想”的公有制,而不是模仿前苏联那种已经消失了的“公有制”——一旦确立,阶级连同阶级剥削便一劳永逸地消失了;蔡教授也反对剥削,要坚决“取缔”私有制产生的剥削(按照蔡教授的说法,私有制可能产生剥削,也可能不产生剥削),至于怎样“取缔”私有制产生的剥削,蔡教授又没有为我们提供可操作的手段。所以,“取缔”云云只是空话。
====================
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解放无产阶级的条件就是消灭无产阶级;而要消灭无产阶级只有消灭一切阶级;要消灭阶级只有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的直接结果就是共产制。既然共产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那么共产主义革命的对象就是私有制,而不是资产阶级。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读到“推翻资产阶级”、“打倒资产阶级”,却读不到“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更读不到“消灭资产阶级”。“打倒、推翻”指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无产阶级一旦实现“打倒、推翻”,作为阶级斗争的政治目的即为实现。
“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同时认为,这个过程可以缩短,但是不能取消。
忘记——更不用说丢掉——消灭私有制这个目的,就不是共产主义者;用强制手段取消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同样不是共产主义者;放弃主观能动性而不去缩短这个过程,仍然不是共产主义者。
-------------------------------------------
姚志晴
2014/4/17 19:31:33
姚志晴
等级:01同志
经验:84
帖子:37
注册:2013/9/8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第
2
楼
用一句话概括共产主义革命理论,就是消灭私有制。
消灭私有制,这就是共产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
-------------------------------------------
姚志晴
2017/9/11 19:18:34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1
页 下页
尾页
论坛跳转至……
≡01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02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03共产主义原理≡
|-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哲学原理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政治经济学
≡04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主要观点学习与实践≡
|-1马恩哲学观点学习与实践
|-2马恩政治经济学观点学习与实践
|-3马恩科学共产主义观点学习与实践
|-4文革、改革与两个彻底决裂
|-5、苏维埃共产主义联盟(筹备处)
|-6第四共产主义革命者国际联盟(筹委会)
|-7、自由人平等互助联合会(原正义者联盟)
≡05共产党和共产党员≡
|-共产党的全部理论是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人和共产党员
|-共产党的首要任务通过阶级斗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只能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的主要观点
|-共产党必须彻底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彻底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队
|-共产党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级领导人必须竞选产生
|-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必须是“民主监督制”
|-各国共产党必须重新联合起来重建共产国际
|-共产党员必须在入党之前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能够亲身实践共产主义的具体内容
|-共产党员必须能够把马恩主义理论与自己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实践马恩科学共产主义
|-DNTX
≡06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共产主义伟大导师和先锋战士
≡07共产主义理论创新≡
|-共产主义实践学
|-恩格斯主义
≡08中国共产党党员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主要观点学8与实践(小组)联合会≡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和运行机制的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观点学习与研究讨论
|-彻底清除腐败与预防腐败
≡09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小组)联合会≡
|-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联合会
≡10共产主义(学习小组)读书会≡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基本观点学习
|-共产主义(学习小组)读书会
|-会员信息交流
≡11共产主义实践小组≡
|-马恩科学共产主义低级阶段(人群实践阶段)的具体实践
|-共产主义实践小组
|-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带头实践共产主义
|-共产人生
≡12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马恩王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微信群
|-1网络学院《共产主义学习师资培训班》学习
|-2《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初级班
|-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中级班
|-红旗函授站
≡13实践共产主义社区≡
|-实践共产主义研讨会
|-实践共产主义聊天室
|-山岸会的共产主义实践
|-基布兹(公社)的共产主义实践
≡14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
|-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联合会微信群
|-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
|-队员信息交流
≡15《实践共产主义网》留言本≡
|-《实践共产主义网》留言本
≡16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将共产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历史的反思
≡17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会≡
|-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伟大真理
|-真正担负起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光荣使命
|-中共主要领导人理论观点与具体实践
|-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反思与对策
≡18北京红色寰宇文化传播中心≡
|-北京红色寰宇文化传播中心
|-实践共产主义网日志
≡19共产先锋报≡
|-共产主义先锋报(综合版)按时间排列
≡20坚持马恩真理,促进人类社会和平≡
|-世界风云
|-当代中国
|-共产主义与爱国主义论坛
|-革命文学
≡21参考与借鉴≡
|-1欺骗与背叛
|-2、探索与争鸣
≡留言本≡
|-留言本
回复主题:[原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
UBB 支持
:
启用UBB
●
HTML标记:
×
●
表情符号
:
√
你还没有登陆呢,请先登陆!
上传附件:(
附件最大 50 KB
)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行内框架,故无法上传附件。
程序名称:
ZSCO_BBS
当前版本:
1.0 0118
执行时间:576.0 毫秒 页面装载: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