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坛短信
(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恩格斯主义
8
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选读
点击统计:
1096
次
帖子主题: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选读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实践
等级:01同志
经验:52
帖子:11
注册:2004/3/27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哲学著作。1909年出版,该书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列宁一生写过大量的哲学著作和论文,除《唯物与经验批判主义》以外,还有《哲学笔记》(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和《谈谈辩证法问题》)、《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论国家》等。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主要是针对第二代实证论,即马赫(1838~1816年)等人的实证论而写的论战性的哲学著作。马赫主义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哲学以经验为出发点;其所说的经验既不同于人们通常所说的经验,但又是建立在对以往的关于经验的界说的批判的基础上的,故该流派又称经验批判主义。其代表人除马赫外还有德国的阿芬那留斯( 1843--1896年)等。俄国的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等人也是马赫主义的支持者、拥护者。
马赫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但他对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其主要哲学著作为《感觉的分析》。他自认为其哲学是"最新的自然科学的哲学",他反对以往的本体论哲学,并认为自己的哲学是"超越"以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没有片面性的哲学。"物是感觉的复合",这是马赫哲学的基本命题,他的整个哲学皆是建立在"感觉要素"的基础之上的。马赫主义者不承认在感觉之外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具有明显的反本质、反本体论哲学的倾向,而这也是实证主义的共同特征。
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在批判马赫主义的错误思想的同时,系统地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说明。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者等提出的"物质消失了"、"剩下的只有能量和方程式"等错误观点的同时,给出了著名的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界说,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使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并将哲学上所说的"物质"与自然科学中所说的"物质"区分开来,澄清了在物质观问题上的错误和混乱。
在该书中,列宁深入地分析和批判了马赫主义否认哲学的党派性、企图取消哲学基本问题,用"经验"、"感觉要素"、"能量"等所谓的"中性"名词掩盖哲学史上的唯物与唯心的根本对立的错误思想,明确指出马赫主义所要坚持的"第三条路线"只是折中主义的混合物,具有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其最终难免倒向唯心主义,特别是倒向贝克莱、休谟的主观唯心主义。 马赫的"物是感觉要素的复合"与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只有一步之遥。列宁在该书中还进一步指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在谁是第一性的谁是第二性的这一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一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是相对的。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更多地涉及的是有关认识论的问题。列宁在该书中首先区分的两种基本的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感觉到物这两种路线;认为前者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而马赫所主张的则是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在真理问题这一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上,列宁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客观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及其关系的学说,将唯物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既肯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又肯定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肯定了真理是以客观性为基础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认识论问题上,列宁还特别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并说明这一标准本身也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主要是批驳马赫主义(或经验批判主义)的错误思想的,但破中有立;在阅读此书时,我们不能不对经验批判主义的基本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主要应掌握其中的立论的部分,其次才是驳论的部分。应重点掌握的是列宁关于物质的界说,关于两种认识路线,关于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及其关系,以及关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和实践标准等方面的论述。在此选取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第二章第四、第六节和第五章的第八节中便集中地体现了上述的观点和思想。
第二章 四、有没有客观真理?
波格丹诺夫说:"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否定任何真理的绝对客观性,否定任何永恒真理。"(《经验一元论》第3卷序言第4-5页) 什么叫绝对客观性呢?波格丹诺夫在同一个地方说?quot;永恒真理"就是"有绝对意义的客观真理",他只同意承认"仅仅在某一时代范围内的客观真理"。
在这里显然是把下面两个问题搞混了:(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末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这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
波格丹诺夫明确地、直截了当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他根本否认绝对真理,并且因恩格斯承认绝对真理而非难恩格斯有折衷主义。关于波格丹诺夫发现恩格斯有折衷主义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另行论述。现在我们来谈谈第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波格丹诺夫虽然没有直接说到,但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否定人的某表象中的相对性因素,可以不否定客观真理;但是否定绝对真理,就不可能不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
稍后,波格丹诺夫在序言第9页上又说:"……别尔托夫所理解的客观真理的标准是没有的;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这里和"别尔托夫的理解"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里谈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的一个问题,而根本不是别尔托夫。这里也和真理的标准没有什么关系,关于真理的标准要另行论述,不应该把这个问题和有没有客观真理的问题混为一谈。波格丹诺夫对后一问题的否定的回答是非常明显的:如果真理只是思想形式,那就是说,不能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真理了,因为除了人类的思想以外,我们和波格丹诺夫都不知道别的什么思想;从波格丹诺夫的后半句话来看,他的否定的回答就更加明显了:如果真理是人类经验的形式,那就是说,不能有不依赖于人类的真理,不能有客观真理了。
波格丹诺夫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就是不可知论和主观主义。这种否定的荒谬,即使从前面所举的一个自然科学真理的例子来看,也是显而易见的。自然科学关于地球存在于人类之前的论断是真理,对于这一点,自然科学不容许有丝毫的怀疑。这一点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完全符合的:被反映者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外部世界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自然科学关于地球存在于人类之前的论断,是客观真理。自然科学的这个原理同马赫饕逭叩恼苎б约八堑恼胬硌担遣豢傻骱偷模? 如果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那末地球存在于任何人类经验之外的论断就不可能是真理了。
但是不仅如此。如果真理只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那末天主教的教义也可以说是真理了。因为,天主教毫无疑问地?quot;人类 经验的组织形式"。波格丹诺夫本人也感觉到了他的理论的这种惊人的谬误。我们来看看他怎样企图从他所陷入的泥坑中爬出来,倒是非常有趣的。
我们在《经验一元论》第1卷里读到:"客观性的基础应该是在集体经验的范围内。我们称之为客观的,是这样一些经验材料,它们对于我们和别人都具有同样的切身意义,不仅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来毫无矛盾地组织自己的活动,而且我们深信,别人为了不陷于矛盾也应该以它们为根据。物理世界的客观性就在于:它不是对我一个人,而是对所有的人说来都是存在的[不对!它是不依赖于"所有的人"而存在的],并且我深信,它对于所有的人,就象对于我一样,具有同样确定的意义。物理系列的客观性就是它的普遍性。"(第25页,着重号是波格丹诺夫加的)"我们在自己的经验中所遇见的那些物理物体的客观性,归根到底是确立在不同人的意见的相互检证和一致的基础上的。总之,物理世界是社会地一致起来的、社会地协调起来的经验,一句话,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第36页,着重号是波格丹诺夫加的)
这是根本错误的唯心主义的定义;物理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类和人类经验而存在的;在不可能有人类经验的任何"社会性"和任何"组?quot;的时候,物理世界就已经存在了,等等。关于这些我们不必再重复了。现在我们从另一方面来揭穿马赫主义哲学:它给客观性下这样的定义;就会使宗教教义也适合这个定义了,因为宗教教义无疑地也具有"普遍意义"等等。再听一听波格丹诺夫往下说吧!"我们再一次提醒读者:'客观'经验决不是'社会'经验…… 社会经验远非都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它总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因而它的某些部分和其他一些部分是不一致的。牛鬼蛇神可以存在于某个民族或民族中的某个集团(例如农民)的社会经验范围之内,但还不能因此就把它们包括在社会地组织起来的或客观的经验之内,因为它们和其余的集体经验不协调,并且不能列入这种经验的组织形式中,例如,因果性的锁链中?quot;
波格丹诺夫自己"没有"把关于牛鬼蛇神等等的社会经验"包括"在客观经验之内,我们当然是很高兴的。但是,以否定信仰主义的精神来作出的这种善意修正,丝毫没有改正波格丹诺夫的整个立场的根本错误。波格丹诺夫给客观性和物理世界所下的定义无疑地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宗教教义比科学学说有更大的"普遍意义",人类的大部分至今还信奉宗教教义。天主教由于好几世纪的发展已经是"社会地组织起来、协调起来和一致起来的";它无可争辩地可以"列入""因果性的锁?quot;中,因为宗教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的,在现代条件下宗教得到人民群众的信奉,决不是偶然的,而哲学教授们迎合宗教的意旨,也是完全"合乎规律的"。如果说这种无疑地具有普遍意义的和高度组织起来的社会宗教的经验与科学的"经验""不协调",那末就是说,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原则的差别,而波格丹诺夫在否认客观真理时却把这种差别抹杀了;无论波格丹诺夫怎样"修正"自己的观点,说信仰主义或僧侣主义是和科学不协调的,然而有一个事实始终是无可怀疑的,即波格丹诺夫对客观真理的否定是和信仰主义完全"协调"的。现代信仰主义决不否认科学;它只否认科学的"过分的奢望",科学想达到客观真理的奢望。如果客观真理存在着(如唯物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如果只有那在人类"经验"中反映外部世界的自然科学才能给我们提供客观真理,那末一切信仰主义就被完全否定了。如果没有客观真理,如果真理(包括科学真理)只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那末,这就是承认僧侣主义的基本前提,替僧侣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为宗教经验的"组织形式"开拓地盘。
试问:这种对客观真理的否定,是出自不肯承认自己是马赫主义者的波格丹诺夫本人呢,还是出自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学说的基本原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是后者。如果世界上只存在着感觉(1876年阿芬那留斯是这样说的),如果物体是感觉的复合(马赫在《感觉的分析》中是这样说的),那末就很明显,在我们面前的是不可避免地会否定客观真理的哲学主观主义。如果把感觉叫作"要素",这种"要素"在一种联系上构成物理的东西,在另一种联系上构成心理的东西,那末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经验批判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并没有因此被否定,而只是陷于混乱。阿芬那留斯和马赫都承认感觉是我们知识的泉源,因此他们都有经验论(一切知识来自?或感觉论(一切知识来自感觉)的观点。然而,不管你们用什么"新"字眼("要素")去装饰这种观点,这种观点只会导致而不会排除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基本哲学派别之间的差别;无论唯我论者(主观唯心主义者)或唯物主义者,都可以承认感觉是我们知识的泉源。贝克莱和狄德罗都渊源于洛克。认识论的第一个前提无疑地就是: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源泉。马赫承认了第一个前提,但是搞混了第二个重要前提,即客观实在反映在人的感觉中,或者说客观实在是人的感觉的泉源。 从感觉出发,可以遵循着主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我论("物体是感觉的复合或组合"),也可以遵循着客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物主义(感觉是物体、外部世界的映象)。在第一种观点(不可知论,或者更进一步说,主观唯心主义)看来,客观真理是不会有的。在第二种观点(唯物主义)看来,对客观真理的承认是最要紧的。这个哲学上的老问题,即关于从经验论和感觉论的前提中可以产生两种倾向,或者说得更确切些,可能得出两个结论的问题,马赫并没有解决,也没有排除或超越,他只是玩弄"要素"这类名词,使问题陷于混乱。波格丹诺夫否定客观真理,这是整个马赫主义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离开马赫主义。
恩格斯在他的《费尔巴哈论》中,把休谟和康德叫作"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家。因而恩格斯提到首要地位的是休谟和康德的共同点,而不是它们的分歧点。同时他又指出?quot;对驳斥这一[休谟的和康德的]观点具有决定性的东西,已经由黑格尔说过了。"(德文第4版第15一16页)因此,指出黑格尔讲的下面一段话,在我看来不是没有意思的。黑格尔在宣称唯物主义是"彻底的经验论体系"时写道:"在经验论看来,外部东西总是真实的;其次,经验论即使容许某种超感觉的东西,但否认这种超感觉的东西的可知性,经验论认为必须完全遵循属于知觉的东西。而这个基本前提经过彻底的发展,便产生了后来所谓的唯物主义。在这种唯物主义看来,物质本身是真实的客观的东西。"
一切知识来自经验、感觉、知觉。这是对的。但试问:"属于知觉"的,也就是说,作为知觉的泉源的是客观实在吗?如果你回答说是,那你就是唯物主义者。如果你回答说不是,那你就是不彻底的,你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主观主义,陷入不可知论;不论你是否认自在之物的可知性或时间、空间和因果性的客观性(象康德那样),还是不容许关于自在之物的思想(象休谟那样),结果反正都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经验论、经验哲学的不彻底性就在于:你否定经验中的客观内容,否定经验认识中的客观真理。
康德和休谟路线的维护者(马赫和阿芬那留斯也包括在休谟路线的拥护者之内,因为他们不是纯粹的贝克莱主义者)把我们唯物主义者叫作"形而上学者",因为我们承认反映在我们经验中的客观实在,我们承认我们感觉的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泉源。我们唯物主义者,象恩格斯一样,把康德主义者和休谟主义者叫作不可知论者,因为他们否定作为我们感觉泉源的客观实在。不可知论者这个词来自希腊文:在希腊文里"a是不的意思,gnosis是知识的意思。不可知论者说:我不知道是否有我们的感觉所反映、模写的客观实在;我宣布,要知道这点是不可能的(参看上面恩格斯所叙述的不可知论者的立场)。因此,不可知论者就否定客观真理,并且小市民式地、庸俗地、卑怯地宽容有关牛鬼蛇神、天主教圣徒以及诸如此类东西的教义。马赫和阿芬那留斯妄想提出所谓"新的"术语、"新的"观点,实际上却是糊涂地混乱地重复不可知论者的回答:一方面,物体是感觉的复合(纯粹的主观主义、纯粹的贝克莱主义),另一方面,如果把感觉改名为要素,那就可以设想它们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官而存在的!
马赫主义者喜欢唱这样一种高调:他们是完全相信我们感官的提示的哲学家,他们认为世界确实象显现在我们面前的那样,是充满着声音、颜色等等的,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死的,世界没有声音和颜色,它本身和它的显现不同,等等。例如,彼得楚尔特在他的《纯粹经验哲学引论》和《实证论观点中的世界问题》(1906)里面唱的就是这种高调。切尔诺夫先生对这一"新"思想称赞不已,他跟着彼得楚尔特喃喃不休地重复这种论调。其实,马赫主义者是主观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因为他们不充分相信我们感官的提示,不彻底贯彻感觉论。他们不承认作为我们感觉泉源的、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他们没有把感觉看作是这个客观实在的正确摄影,因而直接和自然科学发生矛盾,为信仰主义大开方便之门。相反地,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比它的显现更丰富、更生动、更多样化,因为科学每向前发展一步,就会发现它的新的方面。唯物主义者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唯一的和最终的客观实在的映象,所 最终的,并不是说客观实在已经被彻底认识了;而是说除了它,没有而且也不能有别的客现实在。庵止鄣悴唤黾峋龅囟氯送ㄏ蛞磺行叛鲋饕宓拇竺牛乙捕氯送ㄏ蚪淌诘木赫苎У拇竺拧U庵志赫苎Р皇前芽凸凼翟诳醋魑颐歉芯醯娜矗怯贸商? 臆造的字眼来"推演出"客观的这一概念,认为客观的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等等,它不能够而且也往往不愿意把客观真理和关于牛鬼蛇神的教义分别开来。
马赫主义者对"独断主义者"即唯物主义者的"陈腐"观点轻蔑地耸耸肩膀,因为唯物主义坚持着似乎已?quot;最新科学"和"最新实证论"驳倒了的物质概念。关于物质构造的新物理学理论,我们将另行论述。但是,象马赫主义者那样把关于物质的某种构造的理论和认识论的范畴混淆起来,把关于物质的新类型(例如电子)的新特性问题和认识论的老问题,即关于我们知识的泉源和客观真理的存在等等问题混淆起来,这是完全不能容许的。有人对我们说:马赫"发现了"红、绿、硬、软、响、长等等"世界的要素"。我们要问:当人看见红,感觉到硬等等的时候,人是否感觉到客观实在呢? 这个老而又老的哲学问题被马赫搞乱了。如果你们认为人没有感觉到客现实在,那末你们就必然和马赫一起陷入主现主义和不可知论,你们就理所当然地受到内在论者即哲学上的缅施科夫派的拥抱。如果你们认为人感觉到了客观实在,那末就需要有一个关于这种客观实在的哲学概念,而这个概念很早以前就制定出来了,它就是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现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因此,如果说这个概念?quot;陈腐",就是小孩子的糊涂话,就是无聊地重复时髦的反动哲学的论据。在两千年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难道会陈腐吗?哲学上相拉图的和德谟克利特的倾向或路线的斗争难道会陈腐吗?宗教和科学的斗争难道会陈腐吗?否定客观真理和承认客观真理的斗争难道会陈腐吗?超感觉知识的维护者和反对者的斗争难道会陈腐吗?
接受或抛弃物质概念这一问题,是人对他的感官的提示是否相信的问题,是关于我们认识的泉源的问题。这一问题从一开始有哲学起就被提出来讨论了,虽然教授小丑们千方百计地把这个问题改头换面,但是它正如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是否是人的认识的泉源这个问题一样,是不会陈腐的。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只引证费尔巴哈以及两本哲学入门书里的话,以便读者可以看清楚,这是一个多么起码的问题。
费尔巴哈写道;"感觉是客观救世主的福音、通告(Verküdung),否认这一点,是多么庸俗。"你们可以看到,这是稀奇古怪的术语,然而却是一条十分鲜明的哲学路线:感觉给人们揭示客观真理。"我的感觉是主观的,可是它的基础或原因(Grund)是客观的。"请把这句话同上面引证过的那段话比较一下,在那段话里费尔巴哈说过,唯物主义是从感性世界,即最终的(ausgemachte)客观真理出发的。
在阿·弗兰克的《哲学辞典》中,我们读到这样的话:感觉论是"把认识归于感觉,从感性经验中"引出我们的一切观念的学说。感觉论分为主观的感觉论(怀疑论和贝克莱主义)、道德的感觉论(伊壁鸠鲁主义)和客观的感觉论。"客观的感觉论是唯物主义,因为在唯物主义者看来,物质或物体是能够作用于我们感官(attein-dre nos sens)的唯一客体。"
施维格勒在他的《哲学史》中说:"既然感觉论断言只有依靠感觉才能认识真理或存在物,那末只要[指18世纪末期的法国哲学]客观地去表述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唯物主义的论点:只有感性的东西是存在着的,除了物质的存在,没有别的存在。"
这就是写进教科书的一些起码的真理,而我们的马赫主义者却把它们忘记了。
第二章 六 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
我们已经看到,马克思在1845年,思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里说:离开实践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对象的[客观的]真理性"的问题,乃是经院哲学。恩格斯重复说:对 康德和休谟的不可知论以及其他哲学怪论(Schrullen)的最有力的 驳斥就是实践。他反驳不可知论者说:"我们行动的成功证明我们的知觉是和知觉到的物的对象[客观]本性相符合的(überein-stimmung)。"
请把马赫关于实践标准的言论和上面的言论对比一下。"在日常的思维和谈话中,通常把假象、错觉同现实对立起来。把一支铅笔举在我们面前的空气中,我们看见它是直的;把它倾斜地放在水里,我们看见它是弯的。在后一种情况下,人们说:'铅笔好象是弯的,但实际上是直的。'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把一个事实说成是现实,而把另一个事实贬斥为错觉呢?…… 当我们犯着在非常情况下仍然期待通常现象的到来这种自然错误时,那末我们的期待 当然是会落空的。但事实在这点上是没有过失的。在这种情况下谈错觉,从实践的观点看来是有意义的,从科学的观点看来却是毫无意义的。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着或者它只是我们的象梦一样的错觉,这个常常引起争论的问题,从科学的观点看来同样是毫无意义 的。但是,就连最荒唐的梦也是一个事实,它同任何其他事实比较起来并不逊色。"(《感觉的分析》第18-19页)
真的,不仅荒唐的梦是事实,而且荒唐的哲学也是事实。只要 知道了马赫的哲学,对这点就不可能有什么怀疑。马赫是一个最彻底的诡辩论者,他把对人类的谬误和各种"荒唐的梦"(如相信牛鬼蛇神等等)的科学历史的和心理学的研究同真理和"荒唐"在认识论上的区别混淆起来了。这正好象一位经济学家说:西尼耳所谓资本家的全部利润是由工人的"最后一小时"的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和马克思的理论同样都是事实,至于哪一种理论反映客观真理以及哪一种理论表现资产阶级的偏见和资产阶级教授们的卖身求荣的问题,从科学的观点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制革匠约·狄慈根认为科学的即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对宗教信仰的万能武器",而正教授马赫却认为,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差别,"从科学的观点看来是毫无意义的"!科学在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的斗争中是无党性的,这不仅是马赫一个人所喜爱的思想,而且是现代所有的资产阶级教授们所喜爱的思想,这些教授,用狄慈根的公正的说法来讲,就是"用生造的唯心主义来愚弄人民的有学位的奴仆"(同上,第53页)o
马赫把每个人用来区别错觉和现实的实践标准置于科学和认识论的界限之外,这正是这种生造的教授唯心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说过,人类的实践证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性,并且把那些离开实践而想解决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尝试称为"经院哲学"和"哲学怪论"。但马赫认为,实践是一回事,而认识论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人们可以把它们并列在一起,不用前者来制约后者。马赫在他的最后一本著作《认识和谬误》中说:"认识是对生物机体有用的心理体验。"(德文第2版第115页)"只有成功才能把认识和谬误区别开来。"(第116页)"概念是物理学的作业假说。"(第143页)我们俄国的那些想当马克思主义者的马赫主义者,天真到了惊人的地步,他们竟把马赫的这些话当作他接近马克思主义的证明。但是,马赫在这里接近马克思主义,正同俾斯麦接近工人运动或叶夫洛吉主教接近民主主义完全一样。在马赫那里,这些论点是和他的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并列在一起的,但是它们并不决定在认识论上选择哪一条肯定的路线。认识只有在它反映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时,才能成为对人类有机体有用的认识,成为对人的实践、生命的保存、种的保存有用的认识。在唯物主义者看来,人类实践?quot;成功"证明着我们的表象和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的客观本性的符合。在唯我论者看来,"成功"是我在实践中所需要的一切,而实践是可以同认识论分开来考察的。马克思主义者说:如果把实践标准作为认识论的基础,那末我们就必然得出唯物主义。马赫说:就算实践是唯物主义的,但理论却完全是另外一 回事。
马赫在《感觉的分析》中写道:"在实践方面,当我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我们不能缺少自我这个观念,正如在我们伸手拿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能缺少物体这个观念一样。在生理学方面,我们经常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正如我们经常看到日出一样。但是在理论方面,我们决不应该坚持这种看法?quot;(第284-285页)
这里说到利己主义,真是驴唇不对马嘴,因为它根本不是认识论的范畴。这里和表面看到的太阳环绕地球的运行也毫不相干,因为,我们用来作为认识论的标准的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剩下来的只是马赫的有价值的供状:人们在自己的实践中完全地唯一地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至于在"理论方面"逃避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试图,只不过是表现着马赫的学究式的经院哲学和生造的唯心主义的倾向罢了。
这些把实践作为一种在认识论上不值得研究的东西而加以排除从而为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扫清地盘的努力,不是什么新东西,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德国古典哲学史中的一个例子里看出来。在康德与费希特之间有一个舒尔兹(在哲学史上叫作舒尔兹-埃奈西德穆)。他公开拥护哲学上的怀疑论路线,自称为休谟(以及古代哲学家皮浪和塞克斯都)的追随者。他坚决否认任何自在之物和客观认识的可能性,坚决要求我们不要超出"经验"、感觉之外,同时他也预见到了来自其他阵营的反驳:"既然怀疑论者在参加实际生活时承认客观事物的真实性是无可怀疑的,并且依据这点进行活动和承认真理的标准,那末他自己的这种行为就是对他的怀疑论的最好的和最明白的驳斥?quot;舒尔兹愤慨地回答说:"这类论据只是对于小民百姓才是有用的"(第254页),因为"我的怀疑论并不涉及到生活实践,而只是停留在哲学的范围之内"(第255页)。
主观唯心主义者费希特,同样也希望在唯心主义哲学的范围内给这样一种实在论留个地盘,"这种实在论就是我们每个人、甚至最坚决的唯心主义者在行动时都不能回避的实在论,就是承认事物完全不依赖于我们而独立存在的实在论"(《费希特全集》第l卷第455页)。
马赫的最新实证论并不比舒尔兹和费希特高明多少!作为一个笑柄,我们要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巴札罗夫还是以为除普列汉诺夫以外世界上再没有别人了,再没有比猫更凶的野兽了。巴札罗夫嘲笑"普列汉诺夫的挤命跃进的哲学",的确,普列汉诺夫曾经写过这样拙劣的词句,说什么"信仰"外部世界的存在就是"哲学的不可避免的拼命跃进"(《费尔巴 哈论》注释第111页)。"信仰"这个字眼,虽然是重复体谟的话,并且加上了引号,但无疑地表露了普列汉诺夫用语的混乱。可是为什么要找普列汉诺夫呢?为什么巴札罗夫不举其他的唯物主义者,哪怕是费尔巴哈呢?仅仅是因为他不知道费尔巴哈吗?但无知并不是论据。费尔巴哈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在认识论的基本 问题上也向实践作了在舒尔兹、费希特和马赫看来是不能容许的"跃进"。在批判唯心主义的时候,费尔巴哈引证了费希特的一段典型的话来说明唯心主义的实质,这段话绝妙地击中了整个马赫主义的要害。费希特写道:"你所以认为物是现实的,是存在于你之外的,只是因为你看到它们、听到它们、触到它们。但是视、触、听都只是感觉…… 你感觉的不是物体,而只是你自己的感觉。"(《费尔巴哈全集》第10卷第185页)费尔巴哈反驳说:人不是抽象的自我,他不是男人,就是女人,可以把世界是否是感觉的问题同别人是我的感觉还是象我们在实践中的关系所证明的别人不是我的感觉这一问题同等看待?quot;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它只是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并解决客观性和主观性的问题、世界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问题。"(同上,第189页)费尔巴哈把人类实践的总和当作认识论的基础。他说,当然唯心主义者在实践中也承认我们的自我和他人的你的现实性。不过在唯心主义者看来,"这个观点只适合于生活而不适合于思辨。但是,这种和生活矛盾的思辨,把死和脱离了肉体的灵魂的观点当作真理的观点的思辨,乃是僵死的、虚伪的思辨"(第192页)。我们要感觉,首先就得呼吸;没有空气、食物和饮料,我们就不能生存。
"愤怒的唯心主义者大叫大嚷地说:这样说来,在研究世界的观念性或实在性的问题时要讨论饮食问题吗?多么卑下!在哲学和神学的讲坛上竭力谩骂科学的唯物主义,而在公共餐桌上实地运用最粗俗的唯物主义,这个良好的习惯遭到多么严重的破坏呵!"(第l95页)费尔巴哈大声说:把主观感觉和客观世界同等看待,"就等于把遗精和生孩子同等看待"(第198页)。
这种评语虽然不十分文雅,但却击中了宣称感性表象也就是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的那些哲学家的要害。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而把教授的经院哲学的无数臆说一脚踢开。当然,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quot;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 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如果为我们的实践所证实的是唯一的、最终的、客观的真理,那末,因此就得承认: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的道路是走向这种真理的唯一的道路。例如,波格丹诺夫同意承认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只是在"我们的时代"才具有客观真理性,而把那种认为这个理论具有"超历史的客观的"真理性的见解叫作"独断主义"(《经验一元论》第3卷序言 第7页)。这又是一个糊涂观点。这个理论和实践的符合,是不能被将来任何情况所改变的,其原因很简单,正如拿破仑死于1821年5月5日是个永恒的真理一样。但是,实践标准、即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进程所证明是客观真理的,乃是马克思的整个社会经济理论,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某一公式等等,因此很明显,在这里说什么马克思主义者的"独断主义",就是向资产阶级经济学作不可宽恕的让步。从马克思的理论是客观真理这一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遵循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第五章.八 "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意义
我们已经看到,在英国、德国和法国的著作中都提出了关于从 最新物理学中得出的认识论结论的问题,并且从各种不同的观点 展开了讨论。丝毫用不着怀疑,我们面前有一种国际性的思潮,它 不从属于某一哲学体系,而是由哲学之外的某些一般原因所产生的。上面对各种材料的简要评论,无疑地表明了马赫主义是和新物理学"有联系"的,同时也表明了我们的马赫主义者所散播的关于这一联系的观念是根本不正确的。不论在哲学上或在物理学上,我们的马赫主义者都是盲目地赶时髦,不能够根据自己的马克 思主义观点对某些思潮作一个总的概述,并评定它们的地位。
关于马赫哲学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哲学"、"自然科学的最新哲学"、"最新的自然科学的实证论"等等(波格丹诺夫在《感觉的分析》俄译本序言第4、12页里这样讲过;参看尤什凯维奇、瓦连廷诺夫一班人的同一说法)的一切空泛议论充满了双重的虚伪。因为,第一、马赫主义在思想上只和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部门中的一个学派有联系。第二、在马赫主义中,和这个学派有联系的,不是使马赫主义同其他一切唯心主义哲学的流派和体系相区别的东西, 而是马赫主义和一般哲学唯心主义共有的东西,这一点是主要的。只要看一看我们所考察的整个思潮,就会毫不怀疑这个论点的正确性。我们拿这个学派的物理学家德国人马赫、法国人昂·彭加 勒、比利时人杜恒、英国人毕尔生来说吧!正如他们每一个人都十分正确地自白的,他们有许多共同点,他们有同一基础和同一倾向。但是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整个经验批判主义学说,特别是不包括马赫关于"世界要素"的学说。后三个物理学家甚至都不知道这两种学说。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只有"一个:哲学唯心主义。他们都毫无例外地、比较自觉地、比较坚决地倾向于它。拿依恃新物理学的这个学派并极力在认识论上论证和发展它的那些哲学家来说吧。你们在这里又会看见德国的内在论者,马赫的门徒,法国的新批判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英国的唯灵论者,俄国的洛帕廷,还有唯一的经验一元论者波格丹诺夫。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只有一个,就是:他们都比较自觉地、比较坚决地贯彻哲学唯心主义,不过 在贯彻过程中,有的是急急忙忙地倾向信仰主义,有的则对信仰主义怀着个人的厌恶(波格丹诺夫)。
我们所考察的新物理学的这个学派的基本思想,是否认我们感觉到的并为我们的理论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或者是怀疑这种实在的存在。在这里,这个学派离开了被公认为在物理学家中间占统治地位的唯物主义(它被不确切地称为实在论、新机械论、物质运动论;物理学家自身一点没有自觉地去发展它),是作为"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学派而离开唯物主义的。
要说明"物理学"唯心主义这个听起来很古怪的术语,必须提一提最新哲学和最新自然科学的历史上的一段插话。1866年,费尔巴哈攻击著名的最新生理学的创始者弥勒,并把他列入"生理学唯心主义者"之中(《费尔巴哈全集》第10卷第197页)。这个生理学家的唯心主义在于:他研究我们感官结构对感觉的功用,例如,他指出光的感觉是由对眼睛的各种不同的刺激引起的,但他由此否定我们的感觉是客观实在的映象。费尔巴哈非常准确地抓住了 自然科学家的一个学派的这种"生理学唯心主义"的倾向,即用唯心主义观点解释某些生理学成果的倾向。生理学和哲学唯心主义,主要是和康德派唯心主义的"联系",后来很长时间被反动哲学利用了。朗格曾以生理学为王牌来拥护康德主义的唯心主义,驳斥唯物主义;而内在论者(波格丹诺夫很不正确地把他们归入介于马赫和康德之间的路线)中的雷姆克却在1882年特别起来反对用生理学虚伪地证实康德主义①。那时许多大生理学家追求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正如现在许多大物理学家追求哲学唯心主义一样,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quot;物理学"唯心主义,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物理学家的一个学派的唯心主义,既没有"驳倒"唯物主义,也没有证实唯心主义(或经验批判主义)和自然科学的联系,这正如朗格和"生理学"唯心主义者曾经枉费心机一样。在这两种场合下,自然科学一个部门中的一个自然科学家学派所显露的趋于反动哲学方面的倾向,是一时的波折,是科学史上的暂时的疾病期,是多
半由了一向确定的旧概念骤然崩溃而引起的发育上的疾病。
正如我们在上面已经指出的,现代"物理学"唯心主义和现代 物理学危机的联系是公认的。莱伊写道:"怀疑论针对现代物理学而进行批判的论据,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一切怀疑论者的著名论据:意见分歧[物理学家中间的]。"这段话与其说是对怀疑论者说的,毋宁说是对象布吕纳提埃尔那样的信仰主义的公开信奉者说的。 但是这些分?quot;没有对物理学的客观性提出任何反证"。"物理学的历史同其他各种历史一样,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时期,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理论形式、不同的理论概貌……只要有一个由于确定了当时尚不知道或者未被充分认清的某一重要事实而影响了物理学的各个部分的发现,物理学的整个面貌就改变了,从而新的时期 ① Johannes Rahmke.《Philosophie und Kantianismus,Eisenach》,1882,S.15 [约翰·雷姆克《哲学和康德主义》1882年德文版第15页及以下各页]。就开始了。在牛顿的发现以后,在焦耳一迈尔和卡诺一克劳胥斯的发现以后,都有过这种情形。在发现放射性以后,显然正在发生
同样的情形… 在若干年后观察事件的历史家,会很容易地在现代人只看到冲突、矛盾、分裂成各种学派的地方,看到一种不断的进化。看来,物理学近年来所经历的危机也是属于这类情况的(不管哲学的批判根据这个危机作出什么结论)。这是新的大发现所引起的典型的发育上的危机(crise de croissance)。不容争辩,危机会引起物理学的改革(没有这点就不会有进化和进步),可是这种改革不会改变科学的精神。"(前引书第370-372页)
调和者莱伊极力要把现代物理学的一切学派联合起来反对信仰主义!这是好心肠的虚伪,然而终究是虚伪,因为马赫一彭加勒一毕尔生学派之倾向于唯心主义(即精致的信仰主义),是不容争辩的。.与不同于信仰主义精神的"科学精神"的基础相关联的并为莱伊所热烈拥护的那个物理学的客观性,无非是唯物主义的"羞羞答答的"表述方式。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基本精神,正如整个现代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基本精神一样,将克服所有一切的危机,但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去代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物理学的危机就在于它不再公开地、断然地、坚定不移地承认它的理论的客观价值,--调和者莱伊常常力图掩盖这个事实,但是事实胜于一切调和的企图。莱伊写道:"数学家习惯于研究这样一种科学,它的对象至少从表面看来是学者的智慧所创造的,或者说,它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不涉及具体现象,因此他们对物理学就形成了一种过于抽象的看法:他们力图使物理学接近数学,把数学的一般理论搬用于物理学…… 一切实验家都指出,数学精神侵入(invasion)物理学的判断方法和对物理学的理解中去了。对物理学的客观性的怀疑和思想动摇,达到客观性所必经之弯路以及那些必须克服的障碍,往往不就是由于这种影响(并不因为它有时是隐蔽的而就失去效力)而产生的吗?…..."(第227页)
这说得好极了!在物理学的客观性问题上的"思想动摇",就是时髦的"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
"……数学的抽象虚构,似乎在物理的实在和数学家们用以理解关于这个实在的科学的方法之间放置了一重屏障。数学家们模糊地感觉到物理学的客观性……当他们着手研究物理学的时候首先希望自己是客观的,他们力求依靠实在并固守这个据点,可是旧日的习惯占了上风。所以,甚至在想比旧的机械论物理学更稳固和更少用假说来描绘世界的唯能论中,即在力图模写(decalquer)感性世界而不是重建感性世界的唯能论中,我们都会看到数学家们
的理论…… 数学家们曾经用一切办法拯救物理学的客观性,因为他们十分清楚地知道,没有客观性就谈不上物理学…· 但是他们的理论的复杂性,他们所走的弯路,给人留下了一种笨拙的感觉。这未免过于虚假,太牵强附会,太矫揉造作(edifie);实验家在这里感觉不到那种不断和物理的实在接触时所产生的自发的信赖…… 实质上,这就是一切物理学家--这些人首先是物理学家(他们是不可胜数的),或者仅仅是物理学家--所说的话,这就
是整个新机械论学派所说的话…… 物理学的危机在于数学精神征服了物理学。在19世纪,物理学的进步和数学的进步使这两门科学密切地接近了…… 理论物理学变成了数学物理学…… 于是形式物理学即数学物理学的时期开始了;这种物理学成为纯粹数学的了,它已不是物理学的一个部门,而是数学的一个部门。在这个新阶段上,数学家已习惯于使用那种成为自己工作的唯一材料的概念的(纯粹逻辑的)要素,对于一些他认为不大顺从的粗糙的物质要素感到拘束,因而不能不尽量地把它们抽象化,把它们想象为完全非物质的、纯粹逻辑的,或者甚至根本漠视它们。作为实在的、客观的材料的要素,即作为物理要素的要素,完全消失了。剩下的仅仅是微分方程式所表示的形式关系…… 只要数学家不 为自己头脑的这种建设性的工作所愚弄……就会找到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的联系;但是初看起来,以及对于没有基本知识的人说来,显然会觉得这是随意构成的理论…… 概念、纯粹概念代替了实 在的要素…… 这样,由于理论物理学采用了数学形式,便历史地说明了……物理У奈㈨?1e malaise)、危机及其表面上同客观事 实的脱离。"(第228-232页) .
这就是产生"物理学"唯心主义的第一个原因。反动的意向是科学的进步本身所产生的。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它向那些运动规律可以用数学来处理的同类的单纯的物质要素的接近,使数学家遗忘了物质。"物质消失了",只剩下一些方程式。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仿佛是通过新的方式得到了旧的康德主义的观念:理性把规律强加于自然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对新物理学的唯心主义精神欣喜若狂的柯亨,竞致鼓吹在中学教授高等数学,以便把我们的唯物主义时代正在排除的唯心主义精神灌输给中学生①。当然,这是反动分子的虚妄的梦想;事实上,除了少数专家对唯心主义的极短暂的迷恋而外,这里是没有什么而且也不能有什么的。但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们象快淹死的人想抓住一根稻草来救命一样,企图用十分巧妙的手段来人为地为那种由于无知、闭塞和资本主义矛盾所造成的荒诞不经的现象而在下层人民群众中产生的信仰主义保持或寻找地盘。产生"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另一个原因,是相对主义的原理, ① Geschichte des Materialismus von A.Lange,5.ARflage, 1896,Bd. II,S.xLIx[阿·朗格《唯物主义史》1896年德文第5版第2卷序言第49页]。
即我们知识的相对性的原理。这个原理在旧理论急剧崩溃的时期以特殊力量强使物理学家接受;在不懂得辩证法的情况下,这个原理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对于说明马赫主义在理论上的厄运,这个相对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几乎是最重要的问题。例如,莱伊象一切欧洲实证论者一样,不懂得马克思的辩证法。他仅仅在唯心主义哲学思辨的意义上使用辩证法这个词。因此,虽然他感觉到新物理学在相对主义上失足,可是他仍然绝望地挣扎着,企图把相对主义区分为温和的和不温和的。当然?quot;不温和的相对主义纵然不是在实践上,也是在逻辑上近似真正的怀疑论"(第215页),但是,在彭加勒的理论中,是没有这种"不温和的"相对主义的。嘿,象秤药那样多秤一些或少秤一些相对主义就可以改善马赫主义!
实际上,关于相对主义问题在理论上唯一正确的提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所指出的。不懂得唯物主义辩证法,就必然会从相对主义走到哲学唯心主义。单是不了解这一点,就足以使别尔曼先生的《从现代认识论来看辩证法》这本荒谬的小册子失去一切意义,因为别尔曼先生关于他所完全不懂得的辩证法只是重复了陈词滥调。我们已经看到,一切马赫主义者年认识论上处处都显露出同样的无知。
物理学的一切旧真理,包括那些被认为是不容争辩和不可动摇的旧真理在内,都是相对真理,--这就是说,任何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真理是不能有的。不仅整个马赫主义,而且整个"物理学"唯心主义一般都是这样断定的。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相对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反映;这些反映日趋正确;每一个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 性,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份,--这十切论点,对于所有研究 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的人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现代"认识论却是无法理解的。
象马赫所特别推荐的杜恒的《物理学理论》①或斯塔洛的《现代物理学的概念和理论》②这一类著作,非常显明地表明:这些"物理学"唯心主义者最重视的是证明我们知识的相对性,而实质上他们动摇于唯心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之间。这两个处于不同的时代并且从不同的观点研究问题的作者(杜恒是专业的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工作了二十年;斯塔洛以前是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后来却又因他在1848年出版了一本按照老年黑格尔派的精神写出的有关自然哲学的著作而感到羞惭),都极力攻击原子论一机械论的自然观。他们证明这种自然观是有局限性的,证明不能认为这种自然观是我们知识的界限,证明那些持这种自然观的著作家们的
许多概念是僵化的。旧唯物主义的这种缺点是不容怀疑的;不了解一切科学理论的相对性,不懂得辩证法,夸大机械论的观点,--这也是思格斯责备旧唯物主义者的地方。但是恩格斯能够(与斯塔洛不同)抛掉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并且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天才的真理的内核。恩格斯是为了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为了那陷入主观主义的相对主义而摈弃旧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例如,斯塔洛说:"机械论的理论以及一切形而上学的理论,把局部的、观念的、也许是纯粹假设的属性群或个别属性实体化,把它们说成是各种各样的客现实在。"(第150页)如果你们不拒绝承认客观实在并攻击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那末这是对的。斯塔洛并没
① P.Duhem.《La theorie physique, son objet et sa structure》, Paris,
1906[比·杜恒《物理Ю砺奂捌涠韵蠛凸乖臁?906年巴黎法文版]。
⑨ J.B.Stallo.《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Modern Physics》,1882年
伦敦英文版。有法译本和德译本。
有认识清楚这一点。他不了解唯物主义辩证法,因而常常经过相对主义滚入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杜恒也是一样。他费了莫大的力气,从物理学史上引用了许多在马赫的书中也常常可以看到的那种有趣的、有价值的例子来 ,证明"物理学的一切规律都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因为它们是近似 的"(第280页)。马克思主义者在读到关于这个问题的冗长议论时会这样想:这个人在敲着敞开的大门!但是杜恒、斯塔洛、马赫和彭加勒的不幸就在于他们没有看见大门已经为辩证唯物主义打开了。他们由于不能够正确地阐明相对主义,便从相对主义滚入唯心主义。杜恒写道?quot;其实,物理学的规律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虚假的,而是近似的。"(第274页)这个"而是",就已经是开始虚伪,开始抹杀近似地反映客体的(即接近于客观真理的)科学理论和任意的、空想的、纯粹假设的理论(例如,宗教理论或象棋理论)之间的界限。
这种虚伪竟使杜恒宣称:"物质的实在"是否和感性现象相符合这一问题是形而上学(第10页),因此取消关于实在的问题吧; 我们的概念和假说不过是符号(signes)(第26页)、"任意的"(第27页)构造等等。从这里只走一步就达到唯心主义,就达到杜恒先生按照康德主义的精神所宣扬的"信仰者的物理学"(莱伊,第162页;参看第160页)。而好心肠的阿德勒(弗里茨)--也是一个想当马克思主义者的马赫主义者!--所想出的最聪明的办法
是这样地"改正"杜恒的理论:杜恒所排除的"隐藏在现象后面的实在,只是作为理论对象的实在,而不是作为现实对象的实在"①。这是我们早就熟悉的根据休谟和贝克莱的观点对康德主义的批判。
① 杜恒著作的德译本的《译者前言》,1908年来比锡伊·巴特出版社德文版。
但是杜恒说不上有什么自觉的康德主义。他不过是也象马赫一样地动摇着,不知道使自己的相对主义依据什么。在好多地方,他非常接近辩证唯物主义。他说,我们知道声音"怎样同我们发生关系,而不知道它本身即在发声的物体中的状态。声学使我们可以认识这种实在,而我们的感觉从其中只能发现外表和浮面的东西。声学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知觉只是把握着我们称之为声音的那种表面现象的地方,确实有一种很小的、很迅速的周期运动"等等(第7页)。物体不是感觉的符号,而感觉却是物体的符号(更确切些说是映象)。"物理学的发展引起了不停地提供材料的自然界和不停地进行认识的理性之间的不间断的斗争"(第32页)--自然界正如它的极微小的粒子(包括电子在内)一样是无限的,可是理性把"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也同样是无限的。"实在和物理学规律之间的斗争将无限地延续下去;实在迟早将会对物理学所提出的每个规律予以无情的驳斥--用事实驳斥;可是物理学将不断地修正、改变、丰富被驳斥的规律。"(第290页)如果作者坚持这个客现实在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那末这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十分正确的阐述。"……物理学的理论不是今天方便明天就不适用的纯粹人造的体系;它是实验方法所不能直接[直译--面对面地:face a face]观察的那些实在的越来越真实的分类,越来越清楚的反映。"(第445页)
马赫主义者杜恒在最后一句话里向康德主义的唯心主义递送秋波:似乎给"实验方法"以外的方法开辟了一条小路,似乎我们不能径直地、直接地、面对面地认识"自在之物"。但是如果物理学的理论是越来越真实,那末这就是说,这个理论所"反映"的"自然"、
实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的,这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的观点。
总之,今天的"物理学"唯心主义,正如昨天的"生理学"唯心主 义一样,不过是意味着自然科学一个部门里的一个自然科学家学派,由于没有能够直接立刻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而滚入了反动的哲学。现代物理学正在走这一步,而且将来还会走这一步,但它不是笔直地而是曲折地,不是有意识地而是自发地走向唯一正确的方法和唯一正确的自然科学的哲学;它不是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终极目的",而是在摸索着接近这个目的;
它动摇着,有时候甚至倒退。现代物理学是在临产中。它正在生产辩证唯物主义。分娩是苦痛的。除了生下一个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生物,它必然会产出一些死东西,一些应当扔到垃圾堆里去 的废物。整个物理学唯心主义、整个经验批判主义哲学以及经验符号论、经验一元论等等,都是这一类废物。
-------------------------------------------
2004/4/4 10:51:55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1
页 下页
尾页
论坛跳转至……
≡01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02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03共产主义原理≡
|-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哲学原理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政治经济学
≡04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主要观点学习与实践≡
|-1马恩哲学观点学习与实践
|-2马恩政治经济学观点学习与实践
|-3马恩科学共产主义观点学习与实践
|-4文革、改革与两个彻底决裂
|-5、苏维埃共产主义联盟(筹备处)
|-6第四共产主义革命者国际联盟(筹委会)
|-7、自由人平等互助联合会(原正义者联盟)
≡05共产党和共产党员≡
|-共产党的全部理论是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人和共产党员
|-共产党的首要任务通过阶级斗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只能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的主要观点
|-共产党必须彻底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彻底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队
|-共产党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级领导人必须竞选产生
|-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必须是“民主监督制”
|-各国共产党必须重新联合起来重建共产国际
|-共产党员必须在入党之前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能够亲身实践共产主义的具体内容
|-共产党员必须能够把马恩主义理论与自己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实践马恩科学共产主义
|-DNTX
≡06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共产主义伟大导师和先锋战士
≡07共产主义理论创新≡
|-共产主义实践学
|-恩格斯主义
≡08中国共产党党员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主要观点学8与实践(小组)联合会≡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和运行机制的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观点学习与研究讨论
|-彻底清除腐败与预防腐败
≡09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小组)联合会≡
|-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联合会
≡10共产主义(学习小组)读书会≡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基本观点学习
|-共产主义(学习小组)读书会
|-会员信息交流
≡11共产主义实践小组≡
|-马恩科学共产主义低级阶段(人群实践阶段)的具体实践
|-共产主义实践小组
|-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带头实践共产主义
|-共产人生
≡12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马恩王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微信群
|-1网络学院《共产主义学习师资培训班》学习
|-2《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初级班
|-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中级班
|-红旗函授站
≡13实践共产主义社区≡
|-实践共产主义研讨会
|-实践共产主义聊天室
|-山岸会的共产主义实践
|-基布兹(公社)的共产主义实践
≡14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
|-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联合会微信群
|-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
|-队员信息交流
≡15《实践共产主义网》留言本≡
|-《实践共产主义网》留言本
≡16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将共产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历史的反思
≡17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会≡
|-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伟大真理
|-真正担负起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光荣使命
|-中共主要领导人理论观点与具体实践
|-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反思与对策
≡18北京红色寰宇文化传播中心≡
|-北京红色寰宇文化传播中心
|-实践共产主义网日志
≡19共产先锋报≡
|-共产主义先锋报(综合版)按时间排列
≡20坚持马恩真理,促进人类社会和平≡
|-世界风云
|-当代中国
|-共产主义与爱国主义论坛
|-革命文学
≡21参考与借鉴≡
|-1欺骗与背叛
|-2、探索与争鸣
≡留言本≡
|-留言本
回复主题: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选读
●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
UBB 支持
:
启用UBB
●
HTML标记:
×
●
表情符号
:
√
你还没有登陆呢,请先登陆!
上传附件:(
附件最大 50 KB
)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行内框架,故无法上传附件。
程序名称:
ZSCO_BBS
当前版本:
1.0 0118
执行时间:138.0 毫秒 页面装载: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