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必须努力学懂弄通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共产主义基本原理,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实践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 8 倡导[大伦理]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74
 帖子主题:倡导[大伦理]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铁梅



等级:04同志
经验:491
帖子:161
注册:2004/1/30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倡导[大伦理]
                        ----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陈少英
      通常认为,伦理主要是指人与人关系的伦常理念。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科技的进步,人类生产、生活领域的拓展,伦理问题已大大超出了人与人关系的社会范畴,更广泛、更深刻地波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大大凸显了生态伦理问题。看来,只有把社会伦理与生态伦理融为一体,才能称得上完整意义的伦理,或者称之为“大伦理”。
      以往,人们对社会伦理是关注的,相对说来,对生态伦理似乎关注较少。本文拟在确认大伦理的前提下,侧重探讨一下有关生态伦理的几个问题,就教于读者方家。
          人类与大自然是子母关系
        伦理的首要问题,是伦常关系的正确定位。人们常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这话完全正确。只是人们对于这个“母亲”称谓的体认,往往流于空泛,缺乏像对待自己生身之母那样的真情实感,带有较多艺术。朦胧的虚拟色彩,缺乏科学理性乃至命运攸关的深彻悟解。这或许是由于“大自然母亲”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如果把它换成“地球母亲”这个具体的称谓,可能便于人们更直观的类比思考。
      生身母亲养育了我们,这是人人都有切身感受的。而对地球母亲的养育之恩,却未必兼有同等之感,似乎一切都是那么自自然然,平平常常,本当如此,不屑挂齿;好像有没有这位母亲,太无所谓了。事情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且不说地球对人类的原始生育之恩,单就对人类的后天养育而言,可以说,如果没有她无所不包的无偿赐予,人类恐怕连一秒钟也活不成。想想看,空气、水源。粮食。衣物。能源……这些人类生活的日用必需品,有哪一样不是地球母亲所赐?!正是由于她向人类免费提供了广袤的可耕土地、草原牧场、江河海洋、湖泊湿地、原始森林、极地冰冠、地下矿藏以及丰沛的降水,洁净的空气、宜人的阳光等有形无形的生命资源,才使人类得以生息繁衍,过着日益美满的现代生活。据概算,假定(只能假定,绝无可能)所有这一切,都要靠人类自己去人工制造,每年至少要花费 50万亿美元,几乎等于每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28万亿美元)的两倍。就是说,没有地球母亲的无偿赐予,人类根本无法养活自己。这些,都还只是可以量化的东西,而那些无法量化表述,但却时刻都在优化美化着人类生活的时空资源——诸如:秀丽的山川美景,斑斓的自然色彩、奇妙的天象风光等,也都无一不是来自地球母亲的神奇造化。尽管这些还不能说是地球母亲对人类养育之恩的全部,但也足当使我们知恩图报了。
        然而,人们又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为了满足自身越来越无度的享受之欲,一方面肆无忌惮地向母亲进行无节制地索取,使她不堪负重;一方面又把越来越多的消费后果、废弃污物,一股脑地抛给了她,使其苦不堪言。正像一首歌所唱:“我们来到世界上,地球母亲把我们抚养,我们吸吮着母亲的乳汁,却常把母亲遗忘……”岂止遗忘,许多时候,简直就是虐待。如此有悖天伦,难道人们不应当为此而感到愧疚并痛加反思吗?
      当然,地球母亲对人类的恣肆行为,并不总是容忍放纵。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大灾大难,有许多就是惩戒人类的天怒天谴;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异变——诸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荒漠、生物锐减、温室效应、风沙酸雨、疫病频发等,无一不是地球母亲对人类的严厉警告:人类必须克己自律,善待自然,时刻摆正自己与大自然的子母关系,对地球母亲必须尽到尊重、孝敬、爱护、反哺的天伦之责。在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时,要多方权衡,因势利导,双赢互利,慎之又慎,切不可恣意妄为(在这方面,伟大的都江堰工程,堪称千古典范)。要像摒弃恃强凌弱的社会霸权主义一样,摒弃一切无视自然规律的生态霸权主义。令人痛心的是,当今世界同时具有这两种霸权主义特征的那个超级大国,居然成了一些人崇尚效颦的偶像。这实在是时代的不幸。
        万物之灵也是物种之一
    在伦常关系问题上,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人类在自然万物中,到底应如何定位自己。现在已知,在地球生物家族中,仅动、植物两类,即至少有130多万种(此外,还有那些遍布于空气、水体、土壤、各种有机物的体内或体表的无数微生物种),而人类只是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之一。人类需要始终保持自知之明:自己也是物种之一。
      当然,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契合,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人类进化得独特一些,有幸成为万物之中的最高级物种,并自称“万物之灵”。尤其是进入近、现代之后,由于掌握了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技术,变得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自负,只知道自己是万物之灵,忘记了自己仍是物种之一;忘记了“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恩格斯语)更是较少想到,即使没有人类,自然万物照样可以生存,但如没了自然万物,人类则一天也活不下去。这实在是万物之灵灵性的缺失。
    人类发展史上,无数的辉煌成功和惨痛失败,再三警示:人类必须在“万物之灵”和“物种之一”的交会点上确立自己的伦常定位。既要发挥自己作为万物之灵的独特聪慧和能量,又要保持自己作为物种之一的清醒和自律。既不可把自己降低到普通生物的低能和无为,又不可使自己陷入为所欲为的生态霸权主义。
    其实,“万物之灵”也不是绝对的,更不是全知万能的。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就把整个世界搞得人人自危;虽说目前是以人类战而胜之而告一段落,然而却远不能说已赢得最终胜利,非典病毒或其变种,会不会卷土重来,谁也不敢断言。可见,“万物之灵”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可以目空一切、主宰一切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但其能量也不是绝对的无限的。即使它可以解决许多矛盾,但在解决一个矛盾的同时,往往又可能带来一些新的、甚至是更大的矛盾;尤其是那些失去生态伦理主导的科技,于人类自身、于自然万物,并不一定都是福音,有些就是灾祸。由此可见,人类在大自然面前那种自恃掌握这样那样的科技而傲视一切、为所欲为的霸权主义,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是不是说,人类应当一切听命自然而无所作为呢?当然不是。人类应当而且可以大有作为,其最大的作为,莫过于为维系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充分施展自己特有的灵性才智。“生态霸权主义”不可有,但“生态中心主义”不可无。这个中心,不是以人类的独家欲求为中心,而是以维护生态共荣为中心,使人类尽可能成为调谐万物的灵长与核心。令人忧虑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似乎正在陷入科技主义的误区,似乎掌握了科技,就可以恣意行事,作为万物灵长,非但没能很好地发挥调谐万物的中心作用,反而在许多时候,有意无意地成了侵扰破坏生态平衡的中心,干了(或正干着)许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情。以生物锐减为例,近代以来,由于人类(首先是那些西方富国和不义富人)活动的干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物物种的人为消失速度,比其自然消失速度加快了一千倍,全世界平均每小时灭绝一个物种;在幸存者中,有许多也正濒于灭绝。这种反自然的严峻趋势,如不加速遏制,其后果必然是无法挽回的生态大灾难。如果地球上130多万生物物种都灭绝了,只剩下一家“万物之灵”,除了最终与万物同归于尽,还能有什么别的结局?十几亿、几十亿人口移民其他星球,毕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啊!现在是到了人们该认真反思、自律的时候了。
          倡导大伦理
      大伦理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有序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生生不息。纵有种种矛盾,得以平衡调适,以期不断达成和谐,避免失衡对抗、互损俱伤。
    倡导大伦理、内涵极广。但就目前而论,至少有两点是需要突出强调的。
    一是倡导崇尚绿色享受的现代生活理念。追求适当的享受,是人类的合理天性,不然,革命、建设就毫无意义了。问题是何为真正意义的享受?天天吃山珍海味,人人住华贵豪宅,出门不离轿车、冷热依赖空调,处处是灯红酒绿,时时是纸醉金迷……而全然不顾这种生活的真正价值和所付代价——经济代价、资源代价、能源代价、环境代价、空间代价以及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负效代价,更不顾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就是享受吗?未必!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病、现代富贵病和精神生活领域的种种流弊,不正是由“享受”无度招来的吗?当然,今天谁也不会愚蠢到拒绝现代生活,重返周口店去过茹毛饮血的穴居生活。问题在于凡事贵在有度,即通过对生态得失。环境利弊的理性权衡,选择一个必要性与可行性相对统一的量度,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我国当前兴起的轿车热为例:此热固然表明又添了一个经济增长点,也表明一些人富起来了(姑不论都是如何富的),堪称好事。但这种热炒的消费时尚,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不是无可质疑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太过膨胀、生存空间显见狭小。财力物力远非富足、资源能源相当匾乏、环境污染已甚严重、交通压力和伴生灾祸更是令人忧虑的国度,无节制地鼓动轿车进入家庭,就真那么必要、那么美妙吗?看看亚洲富国新加坡(还有一些西方富国)都在致力发展公交,限制私车,相比之下,孰是孰非,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再看看我们的城市环境:许多城市(包括北京),从市内看,越来越高档,越来越靓丽,但几乎每个城市的周边,都有一条“垃圾项链”作饰物;至于交通拥堵,更是无日无之,许多时候,马路几乎成了停车场。这实在是一种现代尴尬。看来,只偏重关注生产消费上游的事情,而忽视生产消费下游的后果处理,是现代生活理念的极大误区。如不从总体上。根本上改变思路,亡羊补牢,必将与真正现代化的绿色生活越来越远;急功近利,迁就物欲,以牺牲生存环境安全为代价的生产“发展”和生活“享受”,是与真正的现代化理念完全相修的。因此,从伦理上、哲理上牢固确立:凡事必先做环境影响评估,然后决定取舍。这应当成为现代人首要的现代理念。
      二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俭朴美德,千方百计地节约自然资源。曾有哲人说过,地球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正当需要,但却无法满足人们奢华无度的挥霍。诚哉斯言。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当认真反思现在的消费心态和生活方式,从伦理。哲理的高度,倡导绿色生活的节俭之风,大大提倡朴实简约、淳真自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力戒一切浮华虚荣的低级趣味,真正树立以俭为荣,以奢为耻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存天理,灭人欲”的话,曾被批判得一无是处。今天看来,对其合理内核,需做重新审视。如改“灭”字为“节”字,这一古训还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从社会领域,还是从生态领域来说,人欲的放纵,都是邪恶之源。古今中外,无不如此。人类按照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这是必要的,但也要看到许多时候需要改造的,恰恰是人类自身——特别是那种伤及自然生态平衡的纵欲和贪婪,首先就应当改造。
      就我国而言,节俭二字,尤其重要。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且不说至今仍有许多未脱贫者),我们早已不是什么“地大物博”了,我们只能精打细算,走务实稳妥的小康之路,绝无效仿西方富国炫富摆阔的可能和必要。相反,处处节约人力财力、节约资源能源、节约生存空间,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和国策国风。遗憾的是,时下的社会风尚,似乎与此大相径庭,消费主义。享乐至上,奢靡浮华,铺张挥霍,甚至是纵欲无度,正在成为一种可怕的潮流。节俭之风,正在远去,甚至弃如敝展。这种稍富即奢或未富先奢的虚荣之风,绝非吉兆。
      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本属人类(今人、后人,富人、穷人,高人、凡人)平等共有的公产,保护之、珍惜之,实为天理。任何人凭借财富或权势,过多占有,肆意破坏或挥霍浪费,都是对他人生存权益的侵犯,同直接残害掠夺他人,本质上并无区别,当为天理所不容。质言之,保护自然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同关爱他人,善待他人一样,理应成为最重要的人类良知和社会公德。这也正是大伦理的要义所在。
    但愿这个世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真正达于天人合一,长存共荣的佳境。



-------------------------------------------
2004/2/27 12:01:10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倡导[大伦理]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188.0 毫秒 页面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