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必须努力学懂弄通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共产主义基本原理,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实践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 8 关于振兴文艺批评的几点思考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92
 帖子主题:关于振兴文艺批评的几点思考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铁梅



等级:04同志
经验:491
帖子:161
注册:2004/1/30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关于振兴文艺批评的几点思考
                              文/敖忠
      放眼当今文坛、学界,浏览时下越做越大的各类报刊,严肃的文艺批评的地盘愈来愈小,声音愈来愈弱,读者愈
来愈少,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文艺批评需要振兴,需要发展,当然更需要深入研究。这里谈几点浅见。
          对理论批评的认识要到位
       科学的文艺批评首先是推动创作的重要条件之一。邓小平同志1979年在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词》中指出:“虚心
倾听各方面的批评,接受有益的意见,常常是艺术家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动力。”这一论述就包含着对于创作与批评关系的深刻理解。无论在整个创作领域,还是在某一作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创作质量参差不齐,有时甚至出现一些次品,都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现象。为了正确地总结经验,减少失误,就需要理论批评的引导。另一方面,新鲜活泼。富有特色的优秀创作破土而出,并为广大群众所认识,也往往离不开理论批评的阐释和扶助。这种事例在中外文
学发展史上是屡见不鲜的。18世纪欧洲伟大剧作家莱辛深有体会地说:“如果在我较晚的作品中有些可取之处,那我确知是完全通过批评得来的。……批评据说能把天才窒息,而我自谓从批评得到了一些类似天才的东西。”
        科学的文艺批评更是引导文艺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文艺事业发展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往往充满坎坷和曲折。健康向上的文艺历来是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而“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文艺批评”。历史证明,文艺要想获得相对独立的健康发展,少走一些弯路,理论批评的导航作用就不容忽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无疑也是一场深刻复杂的斗争,科学的文艺批评正是实现这一任务,夺取斗争胜利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文艺批评,才能从理论上弄清问题,按照文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以解决,从而有力地克服各种消极因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推向前进。
        理论批评对于文艺事业乃至整个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学艺术的过程中,各级领导部门要像关注创作一样关注理论批评工作,分析批评现状,研究批评问题;对文艺批评要常抓不懈,不能仅在抓“重点创作项目”或“献礼作品”时,才找批评家开一、二次座谈会,约写三、五篇短文。要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支持、推动文艺批评的开展,开拓批评园地,营造批评氛围。现有文艺期刊要相应扩大理论批评的版面,报纸(尤其是党报)副刊要以更多篇幅研究文艺思潮和创作倾向,评论作家、作品促进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
          理论批评的方向要端正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同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新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共识。对于目前文艺批评的现状,广大读者和文艺界都感到强烈不满。笔者认为,振兴文艺批评,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三个面向”,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发展道路。
    近若干年来文艺批评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实事求是地说,僵化保守与机械照搬西方现代主义两方面的情况都是存在的。但若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理论批评着眼,就不能不说后一方面的情况更为突出,更值得我们注意。看看那些盲目追“新”逐“后”,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方法,不考虑群众接受,生造名词术语,
故作深奥、故弄玄虚,甚至违反传统语法、逻辑,读来令人不知所云的理论批评文字,难道不正是背离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典型表现吗?有文章谈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的理论批评,走过了西方一个多世纪所经历的途程。事实正是如此。从上世纪80年代大量引进系统理论启息理论和控制理论等的“新方法热”,到今天方兴未艾的所谓“文化研究”,西方近100余年中兴起的“现代”和“后现代”的诸种理论、思潮,以“先锋”“前卫”自诩的批评家们几乎都生吞活剥地应用过。正因为是“生吞活剥”,所以他们的批评普遍表现出晦涩难读、疏离群众的特点,不但读者不愿看,作家不愿看,连一些‘玩批评”的所谓“圈子中人”也不愿看。这类东西虽然目前趋向式微,但其在整个理论批评领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仍不能忽视。
        指出理论批评中存在的上述情况,丝毫没有拒斥一切外来文化的意思。对于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包括20世纪西方流行的某些文艺批评的合理因素,我们都是需要引进的。这里的关键是消化、吸收,把它变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真正做到洋为中用。须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一表述,是一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明确地昭示着:我们的文化或文学艺术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具有广泛的世界性;既保持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又以开阔的胸怀引进。吸纳世界文化或文学艺术中的先进成分;既具有全方位反映自然与社会、揭示人类历史演进本质规律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又具有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这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批评的正确道路。
        理论批评要适当地突出重点
        在文艺工作领域,理论批评的天地是极为广阔的,工作的重点应该摆在研讨当代文艺方面。对于各个地方的理
论批评工作者来说,还要提出研究当地文艺发展和走向。研究当地作家及其创作的任务。这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是
贯彻、落实“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根本宗旨的需要。理论和实践从来是互相促进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只有在不断总结和回答当代文艺工作领域提出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文化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改善,文艺理论和批评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研究当代作家、作品的比例还相对显得较少。究其原因,固然是因为当代作家、作品问世不久,成就与价值的判断尚须假以时日,但也有某些认识上的误区,以及理论批评队伍方面的因素。某些领导文艺工作的部门,对待创作与批评历来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眼睛仅仅盯住创作,理论批评并不真正放在心上。在批评家方面,有人认为研究当代作家不仅缺乏‘学术价值”,也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特别对于某些假瑜互见之作,很难作到“实话实说”。我国文艺批
评队伍的相当一部分由高校教师组成。按照目前高校管理部门的某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研究文学史上一个二。三流作家,不仅可以获得资助。奖励,其成果更可视为晋升职称的依据;而研究当代作家作品,却往往很难被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所认同。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党和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协调工作加以解决。只有这样,理论批评才能真正向重点作出倾斜,才能呈现出生机蓬勃的局面。
          理论批评要大力提高质量
      理论批评的质量是理论批评的生命所系。这些年文艺批评失去读者,与批评本身严重的质量问题是有直接关系的。那些生硬模仿“现代”“后现代”的批评,那些远离批评对象信口雌黄、随意发挥的批评,那些从人际关系出发,或者举之上天、或者按之人地的批评,那些与经济利益挂钩的商业炒作性批评等等,不必说了;即便某些比较严肃认真的批评,其中也不乏理论薄弱、认识片面的平庸之作。这里,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的文艺界对于白烨电影文学剧本《苦恋》的评论。《苦恋》的思想倾向是有错误的,《解放军报》率先对其提出批评。小平同志在有关谈话中充分肯定这一批评,但同时指出批评的“缺点”,那就是“说理不够完满,有些方法和提法考虑得不够周到”。这就涉及批评的质量问题。由此,他指示《文艺报》要组织几篇评论《苦恋》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质量高的好文章”。在这篇谈话的结尾,他再一次强调“《文艺报》要写出质量高的好文章,对《苦恋》进行批评。你们写好了,在《文艺报》上发表,并且由《人民日报》转载”。在此后的一些谈话中,邓小平还强调过文艺批评的质量问题,表明他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文艺发展的史实反复证明:平庸的批评不但窒息创作,而且也窒息批评本身;而高质量的批评则不但为读者欢迎,也让作者折服,往往收到“一以当十”的效果。
      应该怎样正确地开展文艺批评,提高批评的质量?这里既有原则立场问题,也有具体操作方法问题,这里仅就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作一点阐发。
    邓小平同志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都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马克思主义立场,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亦即人民大众的立场。采取这一立场,是我们文艺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服从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的。我们的文艺,无论创作和批评,只有真正体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和审美需求,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家批评家的智慧和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挥。
    马克思主义立场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文艺总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文艺批评工作者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实社会生活和文艺演变过程中提出的新鲜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也促进马克思主义文论本身的发展。如果放松学习,拒绝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批评工作就必然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创作,甚至有可能根本离开马克思主义立场。
    文艺批评是件细致复杂的工作,方法问题显得特别重要。邓小平在领导《苦恋》批评的过程中反复强调,‘咐e评要采取民主的说理的态度”。‘过去那种简单片面。粗暴过火的所谓批判,以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处理方法,决不能重复。”文艺批评方法的核心是艺术民主问题,它包涵以下主要内容:批评者对被批评者要取平等态度,要“允许批评,允许反批评”;要给被批评者创造条件,让其“进行合情合理。澄清论点和事实的答辩”;批评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势压人,“不要搞围攻,搞运动”;要欢迎并鼓励犯错误的同志‘进行诚恳的自我批评”,“有了这种自我批评就好,不要揪住不放”。小平同志的这些意见,充满了艺术民主精神,深刻地揭示出文艺批评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应当认真领会,贯彻于实际工作中去。


-------------------------------------------
2004/2/27 11:57:37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关于振兴文艺批评的几点思考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106.0 毫秒 页面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