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必须努力学懂弄通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共产主义基本原理,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实践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 8 西北三边与诗人李季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107
 帖子主题:西北三边与诗人李季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铁梅



等级:04同志
经验:491
帖子:161
注册:2004/1/30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西北三边与诗人李季
                  文/汤若章    牛琦
    1942年春,20岁刚出头的李季风尘仆仆地踏上通往三边的小路。这位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农民家庭、17岁就参加革命的青年,一踏上三边的土地,就被眼前的新天地吸引了:浩瀚无垠的沙漠,寸草不生的戈壁滩,盘旋天空的苍鹰,奔跑如飞的野兔,还有唱着山歌的牧羊人和光着屁股的顽童等等。这—切在李季的眼里,都是那样的美,那样的富有诗意。他深深地爱上了三边的山山水水,更爱上了“勤劳憨厚的三边人”。从此李季来到了‘王贵与李香香”生活战斗的地方,走上了与三边人民长期结合的道路。在三边这块荒凉但却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产季生活战斗了整整5个春秋。
    他先是在靖边完小当教师,后任三边行署教育科员,盐池县政府政务秘书、代理县长,《三边报社》社长等职务。在这5年中,李季的命运和三边的土地、三边的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从这里获得了生活、思想和创作的源泉,真正明确了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块土地上他“获得了一种新的、生活的力量”(《代壁旅伴》)。作为革命队伍的—名战士李季经常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次当有人问李季的籍贯时,他用三边的“信天游’回答道:三边就是我的家,共产党就是我的娘,你我不是都一样,走在革命大道上。是的,李季一来到三边,就把三边作为自己的家乡了。直到晚年,当提到三边的生活时他还说:‘你问三边在哪里,三边沙源是我的第二故乡,三边啊,你就在我的心里。”李季爱三边,他经常穿着三边婆姨做的土布对襟棉袄、咂着老乡递过来的旱烟锅子,喝着老农用铜壶熬的砖茶,盘腿坐在老乡的土炕上和老乡拉家常。那还是李季在靖边完教书的时候,一天李季走访—位学生家长,刚走到土房前,里边一位姑娘的歌声迷住了他:“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动听的曲调、诗情画意的歌词打动了李季的心。从此李季与三边的‘信天游’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有人唱“信天游”时,他就一边听一边记。在三边这块火热的土地上,不但流传着许多优秀的民歌,而且还有许多感人的革命斗争历史故事。为了挖掘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了解三边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李季用粗糙的麻纸订了一个厚厚的小本本,用这些小本本记下了脚户的粗扩,高亢的驮盐歌,牧羊人宏亮、悠远的牧羊曲,男女青年互诉衷肠的情歌;也记下了村妇们思念丈夫的心声,还有老农们的民间传说和三边人民革命斗争的故事。5年间,他搜集了民歌3000多首,记录本用了30多本。李季迷上了“信天游”,对“信天游”他出口能唱。
      李季在与三边人民相依为命。生死与共的生活中,找到了诗歌创作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1944年,李季任盐池县政务秘书,这时他除了写一些通讯小说和诗歌外,还打算写—首长篇叙事诗。他是听了一段故事受了启发后打算写这首诗的。三边死羊湾有个叫张倩的女干部,5岁时就被许给了人,18岁时她冲破封建婚姻的樊篱,勇敢地走到革命队伍中,找到了如意的对象。李季平时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当时,盐池县政府有个通讯员,每过几天,就向李季问一些字的写法,这件事引起李季的注意。一次通讯员走后,李季就把这些字连接起来,发现他是在给乡下的未婚妻写信。通讯员的未婚妻名叫“香香”,啊“香香”,这是一个多么美妙动听的名字,于是李季就把“香香”的名字移给自己长诗里的主人公。1945年冬天,创作的激情冲击着李季,他开始了诗歌创作。一天李季拉张子良到自己的办公室,说:“我花了20多天的功夫,写了点东西,你看看。”这就是长篇叙事诗《红旗插在死羊湾》,后改为《王贵与李香香》的初稿。李季谦虚谨慎,不耻下问,他把初稿拿给同志们看,征求大家的意见。1946年夏天,《三边报》连载这首长诗,9月间《解放日报》发表了这首诗,以后新华社李季及延安广播电台都采用了这篇作品。这样,1946年新诗史上崛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李季写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这是在三边的大地上孕育出来的一朵土生土长的文艺新花,从此走上了诗坛。“一曲信天游,攀魂到三边”。全国解放后,李季身兼作家协会副主席、《诗刊》主编、《人民文学》主编等数职,工作十分繁忙,但是,把三边当作第二故乡的他,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多次回家“探亲”。1962年,李季风尘仆仆地来到盐池,看望当年一起战斗过的同事和老乡。李季到盐池的消息传开后,当年的战友来了,老同事来了,老房东来了。诗人望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激动万分。生活并没有改变他,他还是那么和蔼可亲,性格还是那么爽朗,精神还是那么乐观。1972年,诗人年事已高但仍然千里迢迢来到盐池和老战友们一起忆往事,展望未来,力争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不幸的是,1980年,他走完了自己的光辉人生,与世长辞了。李季啊李季,你热爱三边,歌唱三边,三边人民永远怀念你。
  

-------------------------------------------
2004/2/27 11:49:06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西北三边与诗人李季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440.0 毫秒 页面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