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必须努力学懂弄通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共产主义基本原理,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实践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 8 看老照片忆徐老的教诲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71
 帖子主题:看老照片忆徐老的教诲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铁梅



等级:04同志
经验:491
帖子:161
注册:2004/1/30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看老照片忆徐老的教诲 
                        文/于佩秋 
    在我家的像册中,保存着一张很珍贵的照片。那是1948年春,在河北省阜平县温塘,我在徐特立处工作时留下的纪念。有一天,邓颖超大姐带着秘书陈楚平同志和聂荣臻同志的夫人张瑞华同志,来看徐老。临走时,徐老秘书徐乾同志建议,我们几位女同志和徐老、邓大姐等合个影。那时我们都很年轻,听到后高兴极了,头也来不及梳,连蹦带跳,跑到徐老办公室的平房前,在春天的阳光下,站在徐老身边,照下这张珍贵的照片。50多年过去了,照片中的我们都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太婆,徐老也早已离开了我们。但当年在徐老身边工作的情景却难以忘却,特别是徐老一生对党赤胆忠心、对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作风,以及对我们青年人的谆谆教诲,都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每当拿起这张照片,看到身着中山服的徐老慈父般的笑容,总会引起我无限的怀念和深沉的回忆。
    1947年下半年,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我军由防御转人反攻。为了迎接全国解放,接管全国的教育工作,中央决定在中央宣传部内成立教育研究室,由中宣部副部长徐特立兼任主任,主持研究室的工作。1947年8月,徐老调阅了晋察冀和山东等老解放区的中小学教材、课本,选调了一批优秀的教学人员来做教材编写工作,全室连行政事务工作人员在内,共约30多人。这时还调来几个青年学生,做文书、抄写工作,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教育研究室设有政治、教育、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负责各科教材的编写工作。因为工作任务很急,那年2月10日过春节,13日就正式上班。徐老住的一间房子和我们一样,都是石头平房。这间房子既是宿舍又作办公室、书房。室内陈设简单,除了靠墙几个书架摆满了书籍外,只有一张木板床,一个脸盆架,一张书桌,桌上放有砚台、笔筒和台灯,还有几张平板椅子和长条凳子。墙上挂着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徐老的藏书种类很多,有古籍线装书,新旧平装书,以及各种报刊,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等。                                                                   
经常讲勤俭传统不能丢
       徐老的生活十分简朴,不喝酒,不吸烟,经常穿一身灰色中山装,脚上穿着布鞋。饮食也很清淡,爱吃粗粮和蔬菜,和其他湖南人一样,也特别喜欢吃辣椒。徐老非常注意节约,常给我们讲长征时红军挨饿受冻,吃草根树皮,经受最残酷的考验的经历。他有时叫厨房大师傅做点麦麸子粥,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吃,教育大家要保持我们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徐老最痛恨铺张浪费,经常告诫我们,浪费财物,就是浪费劳动人民的血汗,是道德品质问题。他还经常强调,勤俭两字“现在需要,到了共产主义也需要,有了勤俭,社会才能前进。”
        徐老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从不讲究享受,处处为国家和人民着想。1949年3月,我们进北平,徐老住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大红罗厂7号,房屋陈旧,地板有的地方已腐朽。公家想将房子整个翻修一下,他坚决不同意,只许修补,不许全部翻修。徐老说:新中国刚成立,用钱的地方很多,要为国家节省。后来组织上让徐老住进中南海,他不去,一是怕各方面的人士来访不方便,二是考虑到他的家属迁来北京,住在中南海,怕给组织增加麻烦。
      进驻北平后,组织上给徐老配备了专用汽车,徐老只在出去开会、办公事时坐车,从不用车带家属游玩。他坚持天天走路。1953年徐老迁住西单堂子胡同20号,他每天上午或下午出门散步,沿着西单过西四,再经府右街返回西单堂子胡同,走一圈。有时从西单走到复兴门外。1955年,我在西郊万寿路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有一天下班坐38路公共汽车回沙滩家。半路上汽车坏了,我下车步行几站,从远处就看到徐老一个人从复兴门方向走来。由于徐老平日爱背着双手走路散步,走起路来又快又稳,给我印象很深,所以老远就认出是他。当迎头走到徐老跟前时,我说:“徐老,您怎么一个人散步?走这么远。”徐老笑着说:我讨厌“尾巴”,意思是不喜欢警卫员跟在他身边。徐老就是这样从不把自己当成领导,总是以普通一兵的身分和同志们自然地相处在一起。我在问候徐老时,迎着我50米左右,徐老的两位警卫员韩立勋和欧阳先云,正趴在路边庄稼地里偷偷向我摆手,暗示我别吭声,别叫徐老发现他俩跟在后面,我轻轻地点点头,想笑又不敢笑,就陪着徐老朝复兴门走去。徐老边走边问我工作和学习的情况,并嘱咐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更要好好学习科学、学习技术和文化。等徐老和我走过去了,两位警卫员才从地里站起来,悄悄地跟随在徐老的后边。
        进城后生活待遇有所改善,徐老及时提醒干部子弟,要注意3点:第一,不要有特权思想。说特权思想是从封建社会来的,不是什么好东西。第二,不要有优越感。父母对革命有功劳,那是父母的光荣,与自己没有继承关系。第三,不要脱离群众。对广大人民要热爱,要尊重,要有同情心。
      他对自己家属要求很严:不准搞特殊,不能图享受。徐老的孙女徐禹强那时尚未成年,徐老便以上述3点“注意”教育她,要她长大后应该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徐老常说,我们留给后代的应该是好思想、好作风。
谈青年读书要结合中国实际
        徐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除了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和其他革命工作之外,就是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每天黎明即起,洗漱后就读书、看文件和报刊。徐老最爱惜光阴,经常对我们说:“古时候有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不是金钱,而是生命,人的生命失去一分钟,就短了一分钟生命。”可是当时我们都很年轻,不太理解徐老的话。
       徐老不仅自己注意学习,努力学习,也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他指出,你们还年轻,不要把年轻的时间荒废掉了。“学习对每个人都不可缺少,对青年人尤为重要。对青年人来说,学习最重要的是一个‘恒’字,青年人好学,但往往不肯下苦功,学习上光下功夫不够,还要下苦功。要刻苦钻研,要坚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学不好。在学习上想走捷径的人学不好。”他说宋朝诗人苏武曾有两句写读书经验的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告诫我们刻苦学习。
    在徐老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学习基础知识,学地理和历史,特别是学习中国近代史和革命理论。但是怎么才能学好?徐老指出,学习要与工作结合,要有目的和计划。读书能够和实际相结合,能为工农群众服务,这才是方向。他总是鼓励青年人努力前进,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他“眼光就远大了,心胸就开阔了,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就会有充沛的政治热情,坚强的革命意志,就能吃大苦,耐大劳,自觉地拣重担子挑,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徐老特别强调,青年人要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他指出,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学习是继承前人的遗产,而继承是为了发展。青年人不要怕困难,不要回避斗争,青年需要磨炼。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钢铁是从烈火中锻炼出来的。经过艰苦奋斗,才能有丰硕的成果。徐老还批评那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鄙视一切的不良作风。他曾多次在教育研究室向我们谈起王明的错误。他说,王明这个人很聪明,读了不少马列的书,却是一个教条主义者,他学的理论没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因而造成了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在学习上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并指出:“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学习理论就是要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为实践而学理论。
       徐老学识渊博,健谈,常常在散步时和同志们谈古说今,政治、历史、地理无所不谈。特别爱谈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我们在温塘时,有一天早晨,徐老爬山回来,赤脚穿着布鞋,袜子握在手里,急急忙忙走进男同志宿舍,宿舍里多数同志已起床,少数同志在睡懒觉。徐老见到这个情况就说:“你们别起床,躺着听我讲,女同志在门口听。”没起床的男同志不好意思起来穿外衣,躺在床上缩着脖子趴在被窝里听徐老讲。徐老在屋里来回走动,边走边讲中国近代的历史,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如何遭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如何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徐老对人民对民族怀有深厚的感情,每当讲到近代中国历史时,他总是激昂慷慨,痛揭清朝政府的腐败,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屈辱和灾难。这天徐老越谈越激动,手不停地比划着,充满着革命激情。我们听了很感动,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民族自尊感。我们女同志在门口,一边听徐老讲,一边在替没有起床的男同志害臊,徐老这么大年纪在地下站着讲话,他们却躺在床上听,太不成体统,但徐老对此毫不介意。这不奇怪,因为他一向都是以普通工作人员面貌出现,坦诚、平等地和同志们交流思想和学习心得。徐老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对工作要求精益求精
          徐老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毛泽东同志在徐老60大寿的时候,在祝贺信中赞颂他说:“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这个评价,徐老当之无愧。
        徐老热爱教育工作和宣传工作,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徐老虽然上了年纪,但总是孜孜不倦地钻研新知识。研究新事物。他认真总结研究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组织力量,并亲自动手编写各种教材。地理组所编著的乙种《中级世界地理》于 1948年底脱稿,1949年2月中旬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政治、历史、语文3个组所编著的教材,也陆续出版。
        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徐老付出很大的心血。他要求编写工作精益求精,经常和同志们讨论、研究编写工作中的问题。有时出现意见分歧,争论很激烈,各说各的理,争论时徐老从不打断别人的话,总是要大家把不同意见都讲出来,反复辩论,直到把问题讨论清楚为止。
        徐老不但亲自指导编写教材的工作,而且对我们做文书、行政工作的同志也很关心。当时我们都才20岁左右,刚出学校门,什么也不懂,见到什么都觉得新鲜。有时对工作不够严格,在抄写稿子时,粗心大意,漏字或点错标点。徐老发现后,总是非常耐心地对我们讲抄写工作的重要和应注意的问题,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认真负责地工作。
教育青年加强体育锻炼
    徐老非常注意锻炼身体。我初见徐老时,他已是71岁高龄,仍每天坚持散步和爬山,一年四季用冷水洗脸洗头,有时到温泉游泳。进城以后,徐老坚持走路、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徐老虽然年过古稀,但仍然朝气蓬勃,步履矫健,毫无老迈之态。说起话来生动有力,笑起来那么爽朗。他经常把自己锻炼的经验告诉大家,嘱咐大家加强锻炼。1948年4月28日,徐老在教育研究室地理组讲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人的身体,决不是个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凡是有志为社会出力的。为国家成大事的青年,一定要十分珍视自己的身体,而这必须从年轻时期打好基础,随时随地去锻炼身体。假如年轻时不爱护身体,不注意锻炼,年长后,见识广了,学问多了,正是到了大有可为的时期,正是人民需要你尽义务的时候,你身体却未老先衰,不能胜任工作了,多么可惜。这样你不仅不能替社会服务,还让社会背上包袱,严格说,这是对人民不负责。”在徐老的影响下,我们大家也开始注意锻炼身体,早起散步、爬山,参加打乒乓球等体育活动。
        徐老特别注意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1959年“五四”运动4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节日,中央宣传部党委组织广大青年在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大院(即解放前北大民主广场,是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内举行庆祝“五四”运动40周年大会,许多领导同志如徐特立、周扬等都参加了。会议开得很隆重。很活跃,其中一项内容是同志们列队举火把,围绕着广场跑一圈。这年徐老已是82岁高龄,依然神采奕奕,充满着革命激情,第一个站出来带头点火把,然后双手高高举起,跑在最前边,跟着就是周扬等领导同志举着火把向前跑,我们年轻人跟在后边跑。在长长的队伍上端火把闪闪发光,像一条巨龙在空中盘旋,呼亮的歌声,欢腾的笑语,整个广场上充满了革命的豪情,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徐老虽然官居高位,却毫无官气,在我们的眼里,他永远是一位普普通通、却最受尊敬的革命前辈,一位年高德劭的教育家。他的高风亮节,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
2004/2/27 11:45:51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看老照片忆徐老的教诲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244.0 毫秒 页面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