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科书第五章开头提出在新形势下世界社会主义需要采取的新战略六条(见第293页),其要害是告别战争、告别革命、和平过渡与和平共处的“两告”、“两和”论。我们党确实讲过“新的世界大战并非不可避免”,但这丝毫没有完全、永远可以避免之意。至于“难以再依靠战争引起革命去实现社会主义”一说,是典型的“两告”论。请注意,战争除了世界大战,还有西方世界的国内战争;你高放先生能保证这两方面的战争都永远永远地消失了?至于“通过和平与发展去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这是清清楚楚的和平过渡论。说到“不能再以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中心来领导世界革命”是无的放失,我们党谁这样说了?至于“和平共处”的问题,容后讨论。
B. 对上文第一节提到的对“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的论述尚可,但由此提出的“三个一”世界,是极其错误的。高放先生是这样写的:“这个新时代的到来,必然会使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关系、人际关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极其重大的变化。正是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使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如社会生产进一步自动化、社会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在增强,世界一体、天下一家、全球一村的进程在加快。”(见第296页)(按:在世界上存在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条件下,世界能一体吗?天下能一家吗?全球能一村吗?)
C. 上文第二节提出“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协作、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教科书中关于大小时代或大时代小阶段的提法我们可以认同,因为我们的时代观是“大小时代结合论”。但对大小时代的划分,分析和论证,特别是关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我们有根本不同之处。教科书写道:“至于社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掀起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将要采取新的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难再出现我们过去所推论的由战争引起革命,或由经济危机引起暴力革命的形势,看来革命将要通过较长期逐步的斗争去实现。所以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大体上已经过去,开始进入一个共处、协作、竞争和斗争的时代。这个时代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见第305页)这就是本文在前面提到过的带有理论色彩的“两告”、“两和”论。高放先生在书中讲到和平共处时代时也说上几句“斗争”、“长期”、“尖锐”的话,可是紧接着他竟然说:“但是要斗而不破,斗而有理有利有节;要斗智、斗勇、斗法(遵循国际法,维护国际法),而不是斗气、斗力、比武。”(见第304页) (按:美国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还“有理”?社会主义国家反对美国霸主义政治的斗争要守谁家制定的国际法?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帝斗争是在斗气?)他又说:“世界历史发展到当今这样的时代,两种制度国家的领导人都认识到在当前核时代要尽量避免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两种制度的矛盾,否则就可能是核冬天的到来,全人类的灾难。”(见同上)真是惊人,人间有了上帝了,高放先生竟然能知道美国布什之流的国家领导人“认识到”核战争的危害,并“尽量避免”。当然,美国不敢轻易发动核战争,但也不会是绝对不敢;要不,它要大量保存并继续研究生产新的核武器干什么?二次大战结束前夕日本失败在即,美国为什么要在广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要是高放先生能够保证美国今后不会动用核武器,我们真愿祝他长命百岁、千岁。说到和平共处当然好,但这是一个外交概念,关键是美国帝国主义是不是真心想跟你“共处”,否则上世纪1990年前后为什么会发生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请不要忘记美国当年驻苏联大使馆和现今驻中国大使馆都不是吃干饭的!!!
2. 本文所持的时代观和方法论
我在2000年5月写过《时代观与方法论》一文,发表于《当代思潮》同年8月第4期。现摘录几条如下:
A. 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大小时代结合论。大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时间很长,可能会有若干个世纪。小时代严格地讲是大时代发展中的阶段。大时代的发展将经历多个阶段,从而逐步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研究时代问题务必应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时代要掌握发展观、矛盾论、分析法。任何事物始终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有发展就会有变化,有变化就会有特点,从而呈现出时代发展的阶段性。大小时代结合论符合时代发展的历史辩证法。”
B. 关于大时代。“大时代的核心是旧的社会形态向新的社会形态的过渡,即从资本主义逐步在全世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过渡时代的社会基础是一球两制,即世界上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两大社会体系。时代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而它是由‘四大矛盾’构成的。一是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二是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落后国家的矛盾,三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四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与两类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世界上存在帝国主义即垄断资车主义、并在‘一球两制’格局中占主体的条件下,时代矛盾运动具有激化与缓和的两种基本形态,过渡的实现具有飞跃与渐进的两种基本形式。整个过渡时代将在‘激化——缓和——激化’的矛盾运动、‘动荡——稳定——动荡’的世界态势、以及‘飞跃——渐进——飞跃’的发展规律中向前发展。在全世界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具有长期性、曲折性、阶段性。”
C. 关于小时代(上)。“所谓小时代,即大时代发展中的阶段。‘过渡’时代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巳经历了20世纪上半世纪战争与革命的第一阶段,现正经历着下半世纪开始以来的和平与发展的第二阶段。” “大时代发展过程出现这一阶段性的转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态势巳由极端动荡逐渐转化为相对稳定,其矛盾运动由极端激化逐渐转化为相对缓和;(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上从高潮转入低潮;(三)第三世界民族主义的兴起,(四)世界和平力量的联合与发展。”
D . 关于小时代(下)。“和平与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世界的相对和平,(2)对话与对抗,(3)发展与不平衡,(4)联合与竞争。世界的和平是总体而言,就局部来说战争一直不断;国际关系中的对话成为普遍形式,但常常出现大的对抗,即使在对话之中也存在对抗;发展是世界的主流,但发展极其不平衡;特别在南方与北方之间;在各种领域中都有联合、合作,但其中存在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在世界上存在垄断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和平、对话、发展与合作均具相对性,而战争、对抗、不平衡与竞争均具绝对性。当今时代就是在这种相对与绝对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不仅大时代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当今小时代的发展也有阶段性。从世界政治发展的态势而言,它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到50年代是东攻西守、南攻北守的阶段,那时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60、70年代是东西、南北的相持阶段,第三世界国家要求‘南北对话’遭拒绝,北方国家以‘双边对话’的分化策略应对是其突出反映之一。80年代以来是西攻东守、北攻南守阶段,从美国为首的新霸权主义以文武两手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东西两端夹攻,到克林顿主义的全球战略,促使北京动乱、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而第三世界屡屡发生事端。以上表明小时代的发展也是曲折的,同样具有‘激化——缓和——激化’的规律性。” “总之,和平与发展阶段绝不是矛盾斗争的熄灭。恰恰相反,在和平、对话、发展与联合的条件下,当今世界诸关系、诸领域、诸矛盾具有特殊的复杂性与尖锐性。其焦点是既有总体和平又有局部战争、既有对话又有对抗、既有发展又极不平衡、既有合作又激烈竞争的二重性。牢记这种二重性,并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及时掌握其主与次、量与质的变化,以确定或调整党和国家的对策。既要敢于同霸权主义硬的一手抗争,又要善于同霸权主义软的一手周旋。这需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胆略、高度智慧与领导艺术。”
E. 关于大小时代的辩证结合。“大小时代的结合是辩证的结合,是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统一。大时代的基本矛盾存在于世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全过程,具有普遍性;小时代的矛盾是大时代各个阶段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这种普遍与特殊的统一,即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也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 “如果‘激化——缓和——激化’是矛盾运动的一个周期,而每个周期的结束都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部分质变,那么大时代将经历若干个这样的周期才能完成它的全过程。正是在这基础上呈现出时代发展的曲折性与阶段性。” “大时代矛盾运动的上述规律,决定了当今的和平与发展阶段总有一天会发展成为世界矛盾极端激化与世界态势极端动荡的大时代发展的第三阶段;过渡时代必将前进一大步,出现时代发展的新的飞跃,这是由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但第三阶段绝不会是第一阶段——战争与革命阶段一模一样的重演,它将具有这一阶段的特点;革命高潮必将再次出现,但它的范围、形式、手段与途径则是特殊的、具体的。过渡时代正是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结合运动中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直至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