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哲学原理 8 三、物质和意识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6458
 帖子主题:三、物质和意识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王长友



等级:53同志
经验:7665
帖子:2634
注册:2004/3/5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三、物质和意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概念。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标志着各种具体物质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关于物质的这个科学定义的含义在于: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肯定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客观实在性是各种物质具体存在形态的共同属性,同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的主要观点,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6/12/21 20:40:52
王长友



等级:53同志
经验:7665
帖子:2634
注册:2004/3/5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2

2.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它们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空间表示事物的广延性、结构性和并存性;

时间表示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最基本的特点,它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实践目的服务。

因此,人们无论办什么事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的主要观点,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6/12/21 20:44:09
王长友



等级:53同志
经验:7665
帖子:2634
注册:2004/3/5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3

    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变化多端,但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

各门科学的发展都在不断地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统一于其物质性,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的主要观点,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6/12/21 20:45:11
王长友



等级:53同志
经验:7665
帖子:2634
注册:2004/3/5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4
(二)意识的能动性

    1.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在于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不同的性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的主要观点,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6/12/21 20:46:43
王长友



等级:53同志
经验:7665
帖子:2634
注册:2004/3/5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5
(三)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实践基础

    1.“实践的唯物主义”。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同以往的唯物主义在基本方向上是一致的,即都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世界的可知论。

但是,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把实践引入唯物主义和可知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性和直观性,它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2.实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们以一定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客观
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变革自然界的生产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探索外部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实验活动。

    3.实践活动的内在矛盾:主体和客体。主体和客体是构成实践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物质要素。

所谓主体,就是具有思维能力并运用一定物质和精神手段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

所谓客体,就是主体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二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改造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三个基本方面。

在这三方面的关系中,主体是能动的、主导的方面;而客体是受动的、基础的方面。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的主要观点,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6/12/21 20:50:46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三、物质和意识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232.0 毫秒 页面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