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历史的反思 8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座谈会在京举行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674
 帖子主题:“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座谈会在京举行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实言



等级:17同志
经验:2418
帖子:643
注册:2005/1/11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座谈会在京举行

齐志望


“深情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刘国光旋风实录》出版座谈会”于2006年7月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座谈会是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毛泽东的人民历史观”课题组、“21世纪大众化文丛”编委会、“毛泽东旗帜”网站和“乌有之乡”网站联合召开的。座谈会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毛泽东的人民历史观”课题组负责人孙永仁,课题组负责人徐非光、许建康,“21世纪大众化文丛”编委、《刘国光旋风实录》主编张勤德,“毛泽东旗帜”网站站长时迈联合主持。会上,老中青济济一堂,共约230人参加会议。

中宣部理论局原局长、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学术顾问卢之超首先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两千万牺牲的先烈和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卢之超指出:我们必须把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成功和我们的幸福生活与牺牲的两三千万革命先烈联系起来,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建立、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剥削制度的废除。改革开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新自由主义误导改革,反对私有化,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 

北京大学原校长吴树青紧接着的发言题目也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他说:我们党是中国共产党,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根本构不成一个问题。现在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一个必须讨论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深思的。吴树青指出:“要不要坚持改革”是一个伪命题,真正的问题是应该以什么理论指导改革。

《求是》杂志原总编辑有林的发言题目是《刘国光同志的文章谈话读后感》,他在发言中指出:从事教学和科研一定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发表讲话和写文章一定要从维护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的发言题目是《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防“左”反“右”的思想——兼评当前主要倾向是“左”还是“右”的倾向》。卫兴华指出,当下广大人民和社会主义工作者最担心的是有些人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折腾掉。

青年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安东的发言题目是《实事求是地用世界的眼光看待当前中国国内问题》,他在发言中分析了中国经济思想领域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存在,并论述了国有经济对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中宣部理论局原局长、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李长征的发言题目是《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他在发言中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和平演变,指出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命运。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原新华社驻联合国记者张海涛委托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许建康宣读了他的书面发言《关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张海涛在书面发言中指出,在目前,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意识形态领域,都存在着阶级斗争。要提醒全党同志不要忘记我们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要忘记工人阶级是我党的阶级基础。对客观存在的阶级斗争采取回避态度不能迷惑国内外敌对势力,只能麻痹我们自己的队伍,其后果是严重的。

“21世纪大众化文丛”编委、《刘国光旋风实录》主编刘贻清在发言中论及当下改革大争论背景下《刘国光旋风实录》诞生的社会意义;“毛泽东旗帜”网站站长时迈在发言中说,2006年是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逝世30周年纪念,也是以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50周年,在这样的时候展开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大讨论,适当其时。

“旗帜网”将陆续刊发此次座谈会上各位同志的发言。很多来不及发言的老同志和学者都提供了书面发言,“旗帜网”也将陆续予以刊发。

参加7月1日座谈会的老一辈革命家有:

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郑天翔;

中宣部原部长、中国社科院原党组书记、“21世纪大众化文丛”总顾问王忍之;

中组部原部长、全国党史研究会原会长兼顾问张全景;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中国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韩树英;

中宣部原副部长李彦,中组部原秘书长何载; 

原中国驻美国大使柴泽民,原中国驻苏联大使杨守正,原中共中央农村工作研究室主任谢华,冶金工业部原副部长茅林,有色金属总公司原总经理洪戈,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书记处书记刘实、原候补书记韩西雅;

国家统计局老局长李成瑞,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赵华荃,国家发改委原顾问詹武;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武光,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刘涌,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原北京市教育局局长李晨,北京市政府原秘书长欧阳文安,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郎冠英,北京市委党校原副校长王子恺,北京叉车总厂原厂长李平等。

参加座谈会的学者有:

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室主任熊华源,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杨增和、吕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日新,国史学会原秘书长苏铁山;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杨克,中国社科院原秘书长吴介民,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喻权域,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原副院长杨友吾,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拉美问题研究专家路爱国,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李延明、李伟,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毛立言、裴小革、李志宁、王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黄如桐、傅军胜、张捷、高恒、赵璧如、刘奔;

北京大学党委原副书记梁柱,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代光,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赵光武,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巩献田;

清华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张绪潭,清华大学教授冯虞章、李定凯、缪佟和;

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马绍孟,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宋涛、吴易风、张帆、钟亚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晓青;

中央党校教授肖一平、吴健、吴雄丞、杨圣清、王德夫、张虎林、张蔚萍、孙钱章、周文琪、董德刚;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丁冰、顾凌英、徐则荣,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徐飞等。

参加座谈会的青年学者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韩德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余斌,北京大学教授左克,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李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侯为民、张建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咏梅,北京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左鹏,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吴波、孙应帅等。

参加座谈会的新闻界老领导和新闻界编辑记者有: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所长文有仁,新华社高级编辑徐人仲,新华社研究员林枫;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张云声,《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崔奇、黄美来、刘甲;

《光明日报》原总编辑张常海,《光明日报》原副总编陈谈强、周隆滨; 

《求是》杂志原副总编李光远、荀春荣,《求是》杂志编审李明三,《求是》杂志文化部副主任周溯源。

参加座谈会的文艺界朋友有: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李希凡,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原主编涂武生、李正忠,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陈志昂;

《北京日报》同心出版社原社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肖衍庆,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胡澄,副秘书长蔡诗华、金兴普等。

老一辈革命先驱和开国元勋的后代,也非常关心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问题,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赶来参加7月1日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

董必武同志的女儿、全国政协委员董良翚,董必武同志的儿媳李黎力,任弼时同志的女儿、全国政协委员任远征,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女婿沙之强,李富春同志的女儿李特特,乌兰夫同志的儿子乌可力,肖劲光同志的女儿肖凯,胡乔木同志的女儿胡木英,马文瑞同志的儿子马晓文,叶子龙同志的女儿叶利亚等。

中国经济出版社副总编辑毛增余、编辑杨邵川也参加了座谈会。
-------------------------------------------
实言
2006/7/3 11:33:30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座谈会在京举行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112.0 毫秒 页面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