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必须努力学懂弄通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共产主义基本原理,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实践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 8 [原创][讨论]如何警惕“财富溢出”与“物质万能”……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22007
 帖子主题:[原创][讨论]如何警惕“财富溢出”与“物质万能”……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晓海



等级:08同志
经验:1053
帖子:339
注册:2004/6/27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以下引用联合共产于2005-2-6 18:09:19的发言:
    一切社会、历史真正的、牢靠的、长久的变革,必然要有其经济基础。必然要有!这种基础比思想基础、阶级基础要重要。否则就是脱离物质谈意识,脱离社会存在谈社会意识(包括上层建筑和社会制度),这就是一种唯心主义——或至少是历史唯心主义!
    比如,无产阶级是怎样诞生的?是因为资本主义的机器化大生产。没有这种大生产,也就不会有无产阶级。很简单的道理呀:要知道,为什么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最野蛮的剥削社会,反而没有无产阶级的诞生呢?因为没有生产——机械化大生产这个经济基础。
    我多次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共产主义固然也要消灭剥削、私有和阶级、政党、国家。但为什么那时侯就能消灭,而现在不行(我是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因为那时侯,物质资料极大丰富,极大丰富,不需要用暴力和利益驱动来执行资料分配,因此就可以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了这个问题。

    有些人,不去研究哲学(比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运动的螺旋上升等)和经济学,只是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只言片语哗众取宠,自称什么”共产主义者“。殊不知,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历史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正是建立于哲学和经济学之上的。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说:不研究黑格尔的逻辑学的人,就不明白马克思主义。因此,五十年来(指到列宁的时代)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马克思。所以,我们每个人,你、我、大家、要学习的还很多,或者说理所当然的还很多。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到1925年列宁逝世,七十多年才形成,他需要我们这样比不得伟人们的普通人至少要几十年的学习才能领悟。
    因此,凭空构建理想化的上层建筑和社会制度。这无异于圣西门和傅立叶!无异于空想社会主义!

    大家应该注意学习哲学、学习经济,还应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的一切知识。列宁曾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共青团员的任务》)

    最后点题,共产主义的基础——或至少是最重要的基础是——经济基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6 18:10:09编辑过]



炮打联合共产——我们的一张大字报

联合共产头头是道,却没有向我们解释什么才是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实在可惜……经济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联合共产说:“为什么那时侯就能消灭,而现在不行(我是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因为那时侯,物质资料极大丰富,极大丰富,不需要用暴力和利益驱动来执行资料分配,因此就可以了。”——这个观点实难苟同。为什么在共产主义阶段就没有了剥削了呢?从经济方面分析,本质上是因为生产资料全社会共有,每一个人都掌握了生产资料,从而就掌握了分配生活资料的权力,即自己生产的财富为自己所有,同时也为全社会共有,因为生产资料是公有制的,每一个人只有使用的权力,却不能独占。这,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现阶段,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真正的公有制,才有可能向共产主义迈进。物质资料高度发达恰恰是实现了公有制之后,社会生产力被极大解放之后,才被实现的,物质高度发达与共产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成熟,我认为是互为因果的,因为遭到私有制禁锢的生产力永远无法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如果大家苟同于联合共产,恐怕共产主义永远只是一个梦,恐怕实践共产主义只能像联合共产那样在网络上空谈而已。
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最最薄弱的一环,在当时俄国经济水平极度低下的时候,果断发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再发展所需的物质文明,这不就是共产主义与物质发达互为因果的最佳明证吗?
联合共产说:“有些人,不去研究哲学(比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运动的螺旋上升等)和经济学,只是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只言片语哗众取宠,自称什么共产主义者。”——从你的字里行间好象也体现不出何等的哲学水平嘛。
                                 江苏南京共产主义学习小组

再轰联合共产——我们的一张大字报

为什么在共产主义阶段就没有了剥削了呢?——这是联合共产着力讲解着的一个问题。他不断强调说:“因为那时侯,物质资料极大丰富,极大丰富,不需要用暴力和利益驱动来执行资料分配,因此就可以了。”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是财富填满甚至溢出了人们欲望的沟壑,使人们无力再享用更多的物质享受了——吃饱了更撑着了——谁还要剥削呢?——多有“道理”呀!联合共产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就阐述了这个问题,阐述了这种“财富溢出”学说。可耻的修正主义者不清楚历史,也或许他们就是想淡忘历史———每一次的生产过剩,都伴随着大量的生活资料诸如面包牛奶被倒入大海。数以亿计的面包牛奶早就够资本家们子孙万代享用不尽了,人生在世不过吃喝嘛,有了这么多面包牛奶还要剥削干什么呢?剥削就此被消灭了吗?——请联合共产认真回答这个历史常识问题!
我们站在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上再一次的重申,从经济方面分析,本质上是因为生产资料全社会共有,每一个人都掌握了生产资料,从而就掌握了分配生活资料的权力,即自己生产的财富为自己所有,同时也为全社会共有,因为生产资料是公有制的,每一个人只有使用的权力,却不能独占。这,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这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知识的基本理论观点。我们要承认,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财富溢出”理论完全是错误的。
喜欢引用经典的联合共产更犯了一个显著的历史错误。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到1925年列宁逝世,七十多年才形成。”多么“贤淑”的文史知识呀?!让我来告诉你: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怎么会扯到了1925年列宁逝世呢?哦!列宁给了我们答案:当伟大的革命家在世时,压迫阶级总是不断迫害他们,以最恶毒的敌意、最疯狂的仇恨、最放肆的诽谤对待他们的学说。在他们逝世之后,便企图把他们变为无害的神像,即所谓把他们偶像化,赋予他们的名字某种荣誉,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压迫阶级,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磨灭它的革命锋芒,把它庸俗化。——联合共产,你能否认你的险恶用心吗?!
“凭空构建理想化的上层建筑和社会制度“恐怕恰恰指的就是所谓”联合共产的队伍“吧。
我们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主张消灭私有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知识体系中的经济基础,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我们同时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应该是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生产资料应该无条件的为全社会所共有,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创造出巨大的物质文明,并且真正的消灭剥削和压迫。离开阶级分析法谈物质文明,只能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唯生产力论,是一种落后和反动的机械唯物主义,决非我们所崇尚的辨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尊重规律、利用规律的前提下,可以充分的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在“扶着木犁的俄国”(丘吉尔语)土地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的苏俄,并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工业国——史实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不能拘泥等待所谓“高度发达的物质经济条件”,否则,社会只能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小修小补中。
从资本主义上升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不断实践乃至实现共产主义,是无数共产主义者本着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正确表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就诞生在机器大生产时代,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就应该发生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状态下。马克思主义不是落后的,更不是超前的,恰恰是指导实际的,任何一位导师都不曾要求我们等待经济的发展,等待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恰恰相反,列宁教导我们:革命可以在一国范围之内爆发;毛泽东告诉我们,即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之上,也可以很好的建设社会主义。
光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无疑,给跳将出来的“联合共产”之徒一个又一个响亮的耳光。
与修正主义者斗争到底!
                                        南京共产主义学习小组
-------------------------------------------
灵魂的旗帜瑟瑟作响,崭新的中华,浴火重生!
2005/2/10 6:25:52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原创][讨论]如何警惕“财富溢出”与“物质万能”……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370.0 毫秒 页面装载: